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营养科
腹泻时可适量食用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大米粥、面条、香蕉、苹果泥,以及补液盐溶液。避免高脂、高糖及高纤维食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大米粥富含淀粉且低纤维,能温和补充能量并减少胃肠刺激。煮至软烂的大米粥可形成保护性黏膜,缓解肠道蠕动过快。腹泻期间建议少量多次进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加重负担。
细软的白面条易消化吸收,可提供基础碳水化合物。选择清汤煮面避免油腻,可添加少量盐分补充电解质。需注意煮透至无硬芯状态,减少机械性肠刺激。
成熟的香蕉含果胶吸附肠道水分,钾离子可预防腹泻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建议选择表皮出现黑点的熟香蕉,捣成泥状更易消化。未成熟的青香蕉可能加重腹胀不适。
蒸煮后的苹果泥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能吸收多余水分形成凝胶状物质。去皮去核后隔水蒸10分钟,用勺子压成细腻果泥,每日不超过200克为宜。
口服补液盐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按说明书比例调配后少量多次饮用。自制时可混合纯净水、食盐和白糖,但需严格把控浓度。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并保护肠黏膜,适用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需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药效。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尤其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需用温水送服,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服。
消旋卡多曲颗粒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减少肠道分泌,适用于急性水样泻。儿童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洛哌丁胺胶囊可减缓肠蠕动,适用于无发热的非感染性腹泻。禁用于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腹泻,可能加重毒素吸收。
口服补液盐散Ⅲ为WHO推荐配方,葡萄糖和电解质比例更符合生理需求。重度脱水患者需配合静脉补液治疗。
腹泻期间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饮食遵循从清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恢复期可添加低脂酸奶帮助重建菌群。避免生冷、辛辣及乳制品摄入,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改变,须立即急诊处理。儿童及老年人腹泻容易引发脱水,家长应密切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