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急性白血病前兆主要有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小儿急性白血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接触、电离辐射、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发热是小儿急性白血病常见的早期表现,多为不规则低热或持续高热,体温可超过38摄氏度,使用常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发热可能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家长需注意监测孩子体温变化,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应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糖胞苷、注射用柔红霉素、注射用长春新碱等。
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家长需观察孩子有无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改善贫血。
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是主要原因,白血病细胞浸润导致巨核细胞生成障碍。家长需避免孩子剧烈运动或磕碰,选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刺激。临床常用止血药物有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多为无痛性肿大,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差。白血病细胞可浸润淋巴组织导致淋巴结增生。家长发现孩子淋巴结持续增大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按压或热敷肿大淋巴结。医生可能建议进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性质,治疗药物包括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门冬酰胺酶等。
骨关节疼痛多发生在四肢长骨或脊柱,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夜间疼痛加剧。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腔内异常增殖可导致骨膜受牵拉或骨质破坏。家长需注意孩子有无行走困难、拒绝活动等表现,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药物。临床常用镇痛药物有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塞来昔布胶囊等。
家长平时需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避免接触苯等有害化学物质。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发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儿科或血液科就诊,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