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塞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急性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
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塞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药物为阿替普酶注射液。该药物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但需要在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静脉溶栓治疗前需进行头部CT检查排除脑出血,治疗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
血管内治疗包括机械取栓和动脉溶栓,适用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机械取栓使用取栓支架或抽吸导管直接清除血栓,动脉溶栓通过导管向血栓部位注射溶栓药物。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可延长至发病后24小时,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抗血小板治疗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片,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和复发。急性期通常联合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但需注意出血风险。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梗塞复发概率。
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常用药物为华法林钠片和利伐沙班片。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预防血栓形成,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对于房颤导致的脑梗塞,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依达拉奉注射液和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药物,能够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神经保护剂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能量代谢等机制保护脑组织,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等。饮食上应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