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6型、柯萨奇病毒A10型、埃可病毒等病原体。手足口病可能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粪口途径等途径传染,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柯萨奇病毒A16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或污染物品传播。家长需注意儿童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毛巾等物品。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喷雾剂、康复新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导致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除典型皮疹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肢体抖动等。该病毒传染性强,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临床可能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柯萨奇病毒A6型感染近年呈增多趋势,引起的皮疹往往范围更大且可能累及躯干。患儿常伴明显瘙痒感,抓破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家长需给儿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修剪指甲。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缓解症状。
柯萨奇病毒A10型感染症状相对较轻,但仍有传染性。患儿口腔疱疹可能导致拒食,家长可准备温凉流质食物。保持居室通风,对玩具等物品定期消毒。临床可能开具开喉剑喷雾剂、维生素B2片、布洛芬混悬滴剂等药物对症处理。
埃可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能伴随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家长需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避免生冷食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处理尿布后要彻底洗手。医生可能推荐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患儿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物理降温。恢复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防止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