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婴儿流鼻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鼻部、调整环境湿度、检查鼻腔异物、就医处理等方式治疗。婴儿流鼻血通常由鼻腔干燥、外力损伤、过敏反应、鼻腔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婴儿鼻翼两侧,持续压迫5-10分钟,头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倾。避免仰头导致血液倒流呛咳。若出血量少,多数可通过压迫止血。操作时动作需轻柔,避免加重鼻腔黏膜损伤。
将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敷于婴儿鼻梁及前额,低温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每次冷敷不超过5分钟,间隔2分钟重复进行。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冷敷后观察出血是否缓解。该方法适用于无明显外伤的单纯性鼻出血。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空调或暖气直吹。干燥空气易致鼻腔黏膜皲裂出血。哺乳期母亲可增加饮水量,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维持体液平衡。定期用生理盐水滴鼻保持鼻腔湿润。
若单侧反复出血需排查是否存在豆类、玩具零件等异物。家长可用手电筒观察鼻腔,但禁止自行掏取。尖锐异物可能划伤黏膜导致出血加重,需立即就医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取出。
若出血持续超过20分钟或伴随面色苍白、嗜睡,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医生可能采用硝酸银烧灼止血或填塞明胶海绵。需排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疾病,必要时检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日常应避免婴儿抠挖鼻腔,修剪指甲防止黏膜划伤。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辅食如西蓝花泥,促进凝血因子合成。若出血反复发作,建议记录出血频率及时长,就诊时供医生参考。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通过母乳影响婴儿血管脆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