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眩光敏感、夜间视力下降等,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白内障可能与年龄增长、外伤、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晶状体混浊、视物变形等症状。
白内障患者早期常出现渐进性视力下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雾状遮挡感。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光线散射,影响视网膜成像清晰度。轻度混浊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改善,若影响日常生活需考虑手术干预。常用药物包括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延缓进展,但无法逆转混浊。
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光线折射异常会导致畏光、眩光等症状,尤其在强光或夜间面对车灯时明显。建议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刺激,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强光环境。严重者可选择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眩光症状多能显著改善。
白内障患者夜间驾驶或暗处活动时视力障碍加剧,与晶状体透光率降低有关。初期可增加环境照明缓解,进展期需评估手术指征。氨碘肽滴眼液可能有助于维持晶状体代谢,但核心治疗仍为手术替换混浊晶状体。
晶状体局部混浊可能导致视物变形、重影等现象,常见于皮质性白内障。定期眼科检查可监测混浊进展速度,核性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近视度数暂时性增加。卡林-U滴眼液可尝试用于早期干预,但最终需通过超声乳化术根治。
晚期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辨色力下降,视物色调偏黄褐色。这与晶状体蛋白质氧化变性有关,可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维生素C和E的补充可能减缓氧化进程,但成熟期白内障建议行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恢复视觉质量。
白内障患者日常需避免紫外线直射眼睛,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注意补充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等。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延缓代谢性白内障进展,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视力及眼底情况。若出现突发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