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中耳炎可能与掏耳朵有关,但并非唯一原因。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掏耳朵若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增加感染风险。
掏耳朵时使用尖锐工具或用力过猛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细菌通过破损处侵入引发外耳道炎,炎症可能蔓延至中耳。频繁掏耳朵还会破坏外耳道自然屏障功能,减少耵聍对耳道的保护作用。耵聍具有抑菌和阻挡异物作用,过度清理可能使病原体更易进入中耳腔。儿童因咽鼓管结构特殊,掏耳朵后更易因病原体逆行感染诱发中耳炎。
中耳炎更多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当鼻腔或咽喉部炎症通过咽鼓管扩散至中耳时,可能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游泳或洗澡时污水进入鼻咽部也可能通过咽鼓管引发感染。过敏性鼻炎患者因咽鼓管黏膜水肿,中耳通气受阻,积液继发感染风险增高。部分患者先天咽鼓管功能异常或存在腭裂等结构问题,中耳炎发作概率更高。
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深入掏耳。出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时应及时就诊,确诊中耳炎后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治疗。日常注意预防感冒,擤鼻涕时避免双侧鼻孔同时用力,婴幼儿喂养后需拍嗝防止呛奶。游泳时可佩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控制过敏原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