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通过测量血压值结合症状表现进行初步判断,主要依据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等数据。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且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若多次测量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可能提示高血压。
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使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前需静坐休息5分钟,避免吸烟、饮用咖啡或剧烈运动。首次测量发现血压升高时,应在1-4周内重复测量2-3次以确认结果。诊室测量时收缩压持续处于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处于90-99毫米汞柱可诊断为1级高血压。
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日早晚各测量2次,每次间隔1分钟,连续监测7天。家庭血压正常值应低于135/85毫米汞柱,若多次测量平均值超过此标准需警惕高血压。监测时应保持坐姿端正,袖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避免测量前30分钟内进食、运动或情绪激动。
通过佩戴便携式血压监测仪,每15-3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持续24小时记录数据。动态血压诊断标准为全天平均值超过130/80毫米汞柱,白天平均值超过135/85毫米汞柱,夜间平均值超过120/70毫米汞柱。该方法可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准确评估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高血压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胸痛、呼吸困难等高血压危象表现。但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仅凭症状诊断,需结合客观血压测量数据。
对于血压处于正常高值或临界高血压人群,需评估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建议定期进行肾功能、心电图、眼底检查等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年龄超过40岁者应增加血压监测频率。
确诊高血压后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小于24。避免熬夜和过度精神紧张,戒烟限酒。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评估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