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的危害有哪些

5.51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双相情感障碍的危害主要包括情绪极端波动、社会功能损害、认知功能下降、躯体健康风险及自杀倾向。该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异常、心理社会压力等因素诱发,典型表现为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

1、情绪极端波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经历躁狂期与抑郁期的反复切换。躁狂期表现为异常兴奋、过度自信、睡眠需求减少,可能伴随冲动消费或冒险行为;抑郁期则出现持续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严重时无法正常生活。这种情绪波动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心理失衡状态。

2、社会功能损害

疾病发作期间患者难以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状态。躁狂期的易怒或过度热情可能引发冲突,抑郁期的社交退缩会导致孤立。约半数患者因症状反复发作而失业,部分人出现婚姻破裂或家庭关系紧张,社会支持系统逐步瓦解。

3、认知功能下降

长期未控制的疾病可能损伤大脑前额叶和海马体功能。患者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决策能力下降,部分人出现语言流畅性降低。这些改变在抑郁期尤为明显,且可能随发作次数增加而持续恶化。

4、躯体健康风险

情绪波动会引发自主神经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风险。躁狂期的过度活动可能导致体力透支,抑郁期的活动减少易引发肌肉萎缩。同时,患者因服药可能出现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药物副作用,进一步加重躯体负担。

5、自杀倾向

抑郁发作期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倍,混合发作期更易出现冲动性自杀行为。约25%-50%患者曾尝试自杀,其中15%-20%最终死于自杀。自杀念头常伴随绝望感、无用感等认知扭曲,需高度警惕。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刺激性饮品,家属应学习疾病识别技巧并协助记录情绪变化日记。建议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急性期可选择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等心境稳定剂,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社会功能。出现自杀念头或混合发作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