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微创治疗肥胖症

7934次浏览

毕叶 副主任医师

毕叶副主任医师   

介入微创治疗肥胖症是可行的,主要有胃内球囊置入术、胃动脉栓塞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内镜下胃成形术、迷走神经阻断术等方式。肥胖症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代谢异常、内分泌紊乱、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重超标、体脂率过高、活动耐力下降、睡眠呼吸暂停、关节负荷加重等症状。

1、胃内球囊置入术

胃内球囊置入术通过内镜将硅胶球囊置入胃内占据空间,减少食物摄入量。该方式适合体重指数在30-40之间且饮食控制失败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治疗期间需配合营养师指导调整膳食结构,避免球囊移位或破裂。

2、胃动脉栓塞术

胃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胃底动脉血供降低饥饿素分泌,适用于胰岛素抵抗型肥胖患者。该技术可能导致暂时性胃部疼痛,需联合运动疗法增强效果。术后需定期检测血糖和激素水平变化。

3、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切除大部分胃体形成管状胃,限制食物容量并减少饥饿素分泌。适合重度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术后需长期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该手术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

4、内镜下胃成形术

内镜下胃成形术通过缝合技术缩小胃容积,创伤小于传统手术。适用于轻中度肥胖且不愿接受外科手术者,术后需分次进食高蛋白食物。存在缝合线脱落导致效果减退的可能。

5、迷走神经阻断术

迷走神经阻断术通过阻断胃底迷走神经传导降低食欲,适合情绪性进食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需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暴食倾向。该技术对中枢性肥胖效果有限。

介入微创治疗后需建立长期体重管理计划,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食物搭配优质蛋白,定期监测体成分变化。术后前三个月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和营养指标,出现持续呕吐或腹痛需及时复诊。心理支持对维持减重效果至关重要,可参加专业减重小组获得行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