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白内障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白内障通常由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眼部外伤、代谢异常、长期紫外线暴露等原因引起。
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白内障患者,主要通过滴眼液延缓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等。这些药物可改善晶状体代谢,但对已形成的混浊无逆转作用。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视力,若效果不佳应及时考虑手术。
超声乳化吸除术是当前主流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白内障患者。医生通过微小切口插入超声探头,将混浊晶状体乳化后吸出,再植入人工晶体。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前需完善眼部检查,排除活动性炎症等禁忌证。
人工晶体植入术常与超声乳化联合进行,根据患者需求可选择单焦点、多焦点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后能有效改善视力,但可能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眼药水,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
囊外白内障摘除术适用于晶状体核较硬的患者,需做较大切口取出整个混浊晶状体。术后散光较明显,恢复期较长。该术式在医疗条件有限地区仍在使用,术后需缝合切口并佩戴保护眼罩。
白内障患者应避免强光刺激,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控制血糖血压,避免吸烟饮酒。用眼时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
白内障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视力变化。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眼部感染。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卫生,出现眼红、眼痛、视力突然下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合理膳食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建议多食用深色蔬菜、鱼类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