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口腔颌面部损伤后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处理、清创缝合、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后出血通常由外伤、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骨折等原因引起。
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直接按压出血部位,持续施加压力10-15分钟可帮助小血管闭合。若出血来自牙龈或口腔黏膜,可将纱布卷成小卷咬合在出血处。避免频繁松开查看,以免影响凝血过程。压迫期间保持头部略高于心脏位置。
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面部冷敷时需避开眼睛和耳部。对于开放性伤口,冷敷前需先覆盖清洁敷料。
深度超过5毫米的伤口或边缘不整齐的裂伤需由医生清创后缝合。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口腔内伤口可能使用可吸收缝线,外部伤口5-7天后拆线。清创可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愈合。
出血量较大时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合并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影响凝血的药物。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伴有颌骨骨折或大血管损伤时需手术干预。骨折可能采用钛板内固定术,动脉出血需血管结扎或栓塞治疗。术后需住院观察,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配合颌间牵引固定。严重软组织缺损可能需皮瓣移植修复。
口腔颌面部损伤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进食温凉流质食物,用吸管时注意避开伤口。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柔擦拭,避免剧烈运动或低头动作。观察有无持续出血、发热、麻木等症状,若出现视力改变、呼吸困难或意识障碍需立即急诊。恢复期补充维生素C片和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定期复查确保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