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通常提示胃部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有胃黏膜损伤、家族聚集性传播、共用餐具接触、免疫力低下、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引起,常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口臭、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分泌尿素酶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直接侵蚀胃壁组织。长期感染可能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随胃部灼热感、餐后饱胀等症状。临床常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治疗,需配合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胃黏膜进一步损伤。
该菌可通过唾液或粪便传播,家庭成员共用餐具、亲吻等行为易造成交叉感染。若多名家庭成员同时检出阳性,需考虑共同治疗。推荐使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包括枸橼酸铋钾颗粒、甲硝唑片、四环素片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日常需实行分餐制,餐具定期煮沸消毒。
聚餐时不使用公筷或餐具消毒不彻底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感染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可附着在筷子、水杯等物品表面。除规范用药外,建议外出就餐携带个人餐具,避免饮用生水。治疗药物可选择左氧氟沙星片、呋喃唑酮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更易发生持续性感染。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夜间腹痛加重、黑便等表现。需在控制基础疾病前提下,采用序贯疗法如先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后改用克拉霉素分散片。同时需增加蛋白质摄入,帮助修复胃黏膜。
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会削弱胃黏膜防御功能,与幽门螺旋杆菌协同作用可加速溃疡形成。此类患者需评估是否暂停非甾体药物,改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根除治疗推荐含莫西沙星片的方案,配合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等,避免腌制食品和酒精。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14天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确认根除效果。家庭成员应同步检测,餐具需每日高温消毒。合并胃溃疡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观察黏膜愈合情况。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恢复胃肠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