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一只眼外斜视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视觉训练、注射肉毒毒素、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外斜视可能与屈光不正、眼外肌发育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球向外偏斜、复视、视疲劳等症状。
屈光不正可能导致一只眼外斜视,通过验光检查明确屈光状态后,可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近视、远视或散光患者需长期佩戴眼镜,有助于减轻视疲劳和调节性外斜视。部分患者通过光学矫正即可改善斜视角度,无须额外干预。
针对轻度外斜视或术后功能恢复,可通过集合训练、融像练习等视觉训练增强双眼协调性。训练需在专业视光师指导下重复进行,常用方法包括铅笔移近法、红绿滤光片训练等。坚持训练有助于改善双眼立体视功能,防止斜视复发。
对于急性获得性外斜视或手术禁忌患者,可在眼外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暂时麻痹肌肉。注射后2-3天起效,效果维持3-6个月,需重复注射维持疗效。可能出现暂时性上睑下垂、复视等副作用,通常2-4周自行缓解。
中重度外斜视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眼外肌后退或缩短术调整肌肉张力。常用术式包括外直肌后退术、内直肌缩短术等,全麻下完成。术后可能出现矫正不足、过矫或复视,需密切随访。多数患者术后1-2周可恢复基本眼位。
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外斜视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脑肿瘤切除、甲状腺眼病免疫调节等。外伤性斜视需待眼眶骨折修复后评估手术时机。先天性外斜视应尽早干预,避免弱视发生。合并弱视者需同步进行遮盖治疗。
外斜视患者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用眼30分钟休息5分钟。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DHA有助于视觉发育。定期复查眼位和视力变化,术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若出现突发复视或斜视角度加重,应及时就诊排查颅内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