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手指甲与肉分离可能由外伤、真菌感染、营养缺乏、银屑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抗真菌治疗、营养补充、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手指受到挤压或撞击可能导致甲床损伤,表现为指甲与甲床部分分离,常伴随淤血或疼痛。轻微外伤可清洁后包扎保护,避免沾水。若甲下血肿严重,需由医生进行引流处理,必要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甲癣可能破坏甲板与甲床连接,导致指甲增厚、发黄并与甲床分离。确诊需真菌镜检,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搽剂等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时配合口服特比萘芬片治疗。日常需保持手足干燥,避免共用修甲工具。
长期缺乏铁、锌或维生素B7可能影响指甲生长,导致甲板脆弱易剥离。需检测血清微量元素水平,通过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补充,必要时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建议同时排查是否存在慢性胃肠疾病影响吸收。
银屑病甲损害表现为甲板点状凹陷或甲剥离,可能伴随皮肤鳞屑性红斑。可局部使用卡泊三醇软膏抑制角质增生,严重时需配合阿维A胶囊系统治疗。避免过度修剪分离的甲板,防止继发感染。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指甲生长缓慢、甲床分离,常伴怕冷、乏力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确诊后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指甲变化通常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逐渐改善。
日常应避免频繁美甲或接触化学溶剂,修剪指甲时保留1-2毫米游离缘。若分离范围超过指甲三分之一、伴随红肿流脓或全身症状,需及时就诊皮肤科。长期不愈的甲分离需排查系统性疾病的可能,治疗期间可佩戴指套减少摩擦,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促进甲床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