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喉咙发炎伴随持续发热可通过生活调整、物理降温、口服药物、雾化治疗、静脉输液等方式缓解。喉咙发炎合并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免疫低下等因素引起。
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选择温凉的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刺激性饮品。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使用加湿器或悬挂湿毛巾。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辛辣、坚硬食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减少咽喉部细菌滋生。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将退热贴贴于额头或后颈,每4小时更换一次。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腋下,单次使用不超过20分钟。发热期间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体温变化曲线。
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罗红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中成药。发热超过38.5℃时按说明书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两种退热药使用间隔需大于4小时。
对于咽喉肿胀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日2次。痰液黏稠时加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帮助稀释分泌物。雾化后需清水漱口,防止药物残留引发口腔真菌感染。使用面罩式雾化器时确保密封性,每次雾化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出现脱水症状或进食困难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严重细菌感染可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阿奇霉素等药物。输液期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监测心率变化。电解质紊乱患者需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补液方案。
发病期间需保持卧床休息,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出汗后及时更换。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腐。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皮疹等情况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两周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