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可能压迫脊髓导致肢体瘫痪。颈椎病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等类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致残风险最高,需优先干预。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由颈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或韧带增厚压迫脊髓引起,表现为双手精细动作障碍、下肢踩棉花感、步态不稳等症状。病情进展可能伴随大小便功能障碍,早期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核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脊髓受压程度,轻微压迫时可采用颈托固定、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治疗,严重者需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臂放射性疼痛为主,椎动脉型多引发眩晕,交感型常有心悸耳鸣症状。这些类型虽影响生活质量但极少造成不可逆损害。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避免颈部剧烈运动,睡眠时使用低枕,乘车需佩戴颈托防挥鞭样损伤。日常可进行颈部等长收缩锻炼,但禁止快速转头或按摩,急性发作期须绝对卧床。
出现手指麻木无力或行走不稳症状时应立即就诊脊柱外科,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脊髓损伤。非脊髓型颈椎病可通过牵引、超短波等物理疗法缓解,但脊髓型患者禁忌牵引治疗。建议长期伏案工作者每40分钟活动颈椎,游泳和放风筝有助于维持颈椎生理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