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小朋友手脱臼可通过观察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局部肿胀、异常哭闹、拒绝触碰等方式判断。手脱臼通常由外力牵拉、摔倒碰撞、先天性关节松弛、剧烈运动、病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脱臼后关节正常轮廓消失,可能出现明显隆起或凹陷。桡骨小头半脱位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肘关节轻度屈曲和前臂旋前位固定。家长可对比健侧肢体形态,若发现不对称需警惕。此类情况需由医生进行手法复位,避免自行操作加重损伤。
患肢主动活动能力下降是典型表现,如无法抬举手臂或抓握物品。肩关节脱臼时患儿常以健侧手托扶患肢,肘关节脱臼则表现为前臂旋转障碍。家长需注意孩子玩耍时突然出现的动作异常,及时固定患肢并就医检查。
关节囊撕裂会导致局部软组织肿胀,可能伴随皮下淤青。腕关节脱臼时可见腕部明显增粗,触摸有温热感。家长可用冰袋冷敷缓解肿胀,但禁止热敷或按摩。若肿胀持续加重,可能合并骨折需X线确诊。
突发持续性哭闹是婴幼儿脱臼的重要信号,尤其在牵拉手臂后出现。疼痛刺激会导致患儿抗拒肢体移动,睡眠中可能因体位改变而惊醒。家长需记录受伤经过,就医时详细描述哭闹特点和持续时间。
保护性回避行为提示局部存在疼痛,触碰患处时患儿会出现躲避反应。检查时可轻轻尝试旋转前臂,若引发剧烈抗拒需立即停止。先天性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更易反复脱臼,建议家长避免提拉孩子单侧手臂。
发现疑似脱臼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习惯性脱位。日常需注意保护儿童关节,避免突然牵拉或剧烈扭转。选择合适尺寸的衣物便于活动,游戏时注意环境安全。补充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骨骼发育,但严重脱臼需专业骨科治疗,不可依赖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