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胸椎压缩性骨折椎管轻微累及硬膜囊略受压后通常能恢复,恢复程度与损伤程度、治疗方式及康复管理密切相关。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康复训练可改善症状,少数合并神经损伤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
胸椎压缩性骨折后椎管轻度受累且硬膜囊受压不明显时,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4-6周,使用胸腰支具固定,避免脊柱负重。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康复期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燕飞动作,配合物理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多数患者3-6个月后骨折稳定,椎管容积逐步恢复,硬膜囊受压可缓解。
若骨折严重导致椎管明显狭窄或硬膜囊显著受压,可能需行椎体成形术或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仍存在硬膜囊粘连或脊髓慢性损伤风险,可能遗留慢性疼痛或感觉异常。高龄、骨质疏松未控制、康复训练不足等因素可能影响恢复效果。
恢复期间应避免弯腰搬重物、久坐等增加脊柱负荷的行为,每日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3,定期复查胸椎MRI评估硬膜囊受压改善情况。如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诊。长期坚持核心肌群训练和姿势调整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