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检测准确率

2万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准确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较大,通常需结合影像学、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临床常用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等,其准确率因肿瘤类型、分期及个体差异而异。

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约为60-70%,特异性可达90%,但妊娠、肝炎等生理或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中的敏感性约50-70%,晚期患者数值更高,但吸烟、炎症性肠病等非肿瘤情况也会影响结果。糖类抗原125对卵巢癌的敏感性约80%,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妇科良性疾病可能造成假阳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筛查中敏感性较高,但前列腺增生、炎症等同样会引起数值异常。部分新型标志物如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虽特异性较好,但成本较高且尚未普及。

建议高风险人群根据医生建议定期筛查,避免单一依赖标志物检测结果。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肿瘤发生风险,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规律运动等。若检测结果异常应配合医生完善胃肠镜、CT等进一步检查,无须过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