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止痛处理、饮食调整、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反应异常、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病毒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用药期间需观察体温及腹痛变化,避免擅自调整剂量。
持续呕吐或腹泻可能导致脱水,需通过口服补液盐Ⅲ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轻度脱水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严重脱水需住院监测尿量和血压等指标。
腹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片或山莨菪碱片,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禁止自行使用强效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热敷腹部有助于缓解肠痉挛引起的疼痛。
急性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羹,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饮食。症状缓解后2-3天内仍应保持少食多餐,每日进食5-6次。
超短波理疗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每日1次连续3-5天。恢复期可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配合膝胸卧位缓解肠管张力。卧床时建议采取屈曲侧卧位减轻肠系膜牵拉痛。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和腹痛性质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血便应立即复诊。恢复期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日常注意手卫生和饮食清洁,呼吸道感染期间避免用力擤鼻涕以防病原体经咽部淋巴管扩散。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淋巴结消退情况,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