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是怎么回事

4.54万次浏览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可能由皮肤破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慢性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关节腔引流、手术清创、物理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1、皮肤破损感染

皮肤外伤或手术后伤口未完全愈合时,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可能通过破损处侵入关节。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利福平胶囊、克拉霉素片、乙胺丁醇片等药物,同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2、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易发生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典型表现为关节持续隐痛伴低热。治疗需联合阿奇霉素分散片、莫西沙星片等药物,并需控制原发疾病。

3、慢性基础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慢性关节病变可能继发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原有关节症状会突然加重,出现脓性分泌物。治疗需在原有用药基础上加用链霉素注射液、环丙沙星片等抗分枝杆菌药物。

4、环境暴露

接触污染水源或土壤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常见膝关节、踝关节等负重关节受累,表现为渐进性肿胀。治疗需结合关节制动,并长期服用异烟肼片、多西环素胶囊等药物。

5、医源性操作

关节穿刺或注射治疗时消毒不严格可能导致感染。急性期会出现剧烈关节痛伴寒战高热。治疗需立即停止相关操作,进行关节腔冲洗,并静脉注射阿米卡星注射液等药物。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补充牛奶、鸡蛋、西蓝花等食物。避免关节过度负重,急性期可进行冷敷缓解肿痛。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关节畸形或功能严重障碍时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