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根管治疗通常在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髓坏死、牙外伤露髓或龋坏近髓等情况下需要实施。主要有牙髓感染、牙髓坏死、根尖周病变、牙外伤、深龋近髓等因素。
牙髓感染多由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细菌侵入牙髓引起,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冷热刺激痛或夜间痛加重。需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可配合使用氢氧化钙糊剂或碘仿制剂进行根管消毒。若感染扩散可能引发颌面部肿胀,需联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炎症。
牙髓坏死常见于牙外伤或长期慢性刺激,患牙多出现变色、咬合不适等症状。通过根管治疗去除坏死组织后,需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缓解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并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根管充填。坏死牙髓可能释放毒素导致根尖区骨质破坏,需定期拍摄X线片监测愈合情况。
根尖周炎常表现为咬合痛、牙龈脓包,X线显示根尖阴影。需通过根管治疗引流脓液并配合使用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控制感染。对于顽固性病变可采用根尖切除术,术后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长期根尖炎症可能影响邻牙健康,需尽早干预。
牙齿折断露髓或脱位后牙髓暴露需在24小时内进行根管治疗,防止细菌感染。治疗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根管,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根尖水肿。外伤牙可能发生牙根吸收,需每3个月复查牙片观察牙周膜愈合状态。
深龋接近牙髓时可能出现冷热敏感,通过显微根管治疗可精准保留活髓。治疗前使用丁香油酚进行安抚镇痛,术后建议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预防继发龋。近髓龋坏易引发不可逆性牙髓炎,发现龋洞应及时充填避免恶化。
进行根管治疗后需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2周,使用软毛牙刷清洁时避开治疗区。建议每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通过牙片评估根尖愈合情况。日常可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减少糖分摄入以预防继发龋齿。若出现咬合不适或牙龈肿胀需及时复诊,必要时进行冠修复保护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