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儿童黄疸高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肝功能损伤、生长发育迟缓等危害。黄疸主要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常见原因有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透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细胞,早期表现为嗜睡、吸吮力减弱,严重时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甚至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多见于未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的新生儿溶血病或早产儿。需立即进行蓝光治疗,必要时采用换血疗法,药物可选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
持续黄疸可能反映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排泄障碍,长期未治疗会导致肝纤维化。常见于胆道闭锁患儿,伴随陶土色大便和肝脾肿大。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早期可行葛西手术,晚期需肝移植。护肝药物可选择联苯双酯滴丸、复方甘草酸苷片、熊去氧胆酸胶囊。
慢性黄疸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维生素缺乏。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除黄疸外,还表现为少哭、便秘、皮肤粗糙。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遗传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需严格饮食控制。
胆汁淤积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发热、CRP升高等表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需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败血症患儿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精神反应。
溶血性疾病导致的黄疸常伴随进行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G6PD缺乏症患儿需避免接触蚕豆及氧化性药物,严重贫血需输注洗涤红细胞。地中海贫血需长期服用去铁胺片,定期监测铁蛋白水平。
家长应每日观察儿童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大,记录大小便颜色变化。母乳喂养儿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但母乳性黄疸需暂停母乳3天观察。避免给黄疸患儿使用茵陈、栀子等中药自行退黄,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医嘱。出院后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及肝功能,按时完成儿童保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