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是怎么形成的

2.89万次浏览

李云 副主任医师

李云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

肺大泡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先天性肺发育异常、长期吸烟、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肺大泡通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可通过胸部CT检查确诊,必要时需行肺减容手术或肺大泡切除术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大泡最常见的病因,长期炎症导致肺泡壁破坏融合形成囊腔。患者多伴有长期咳嗽、咳痰,肺功能检查显示气流受限。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者需氧疗。

2、肺部感染

重症肺炎或肺结核等感染可能损伤肺泡结构,愈后遗留肺大泡。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部影像学可见薄壁空腔伴周围纤维化。需规范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异烟肼片等抗感染药物,合并支气管扩张时可考虑手术。

3、先天性肺发育异常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或肺囊性纤维化可导致局部肺泡异常扩张,多见于青少年。胸部CT显示单发薄壁囊腔,常位于肺上叶。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反复感染或气胸发作时需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切除。

4、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破坏肺泡间隔,导致多个小肺大泡融合。患者多有20年以上吸烟史,肺功能进行性下降。首要治疗是彻底戒烟,配合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肺康复训练改善呼吸功能。

5、遗传因素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遗传病可使肺组织失去弹性,形成弥漫性肺大泡。血清蛋白电泳可确诊,典型表现为全小叶型肺气肿。需终身补充人α1-蛋白酶抑制剂,避免接触呼吸道刺激物,晚期考虑肺移植。

肺大泡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潜水等可能引发气胸的活动,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秋冬季节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肺大泡变化,出现突发胸痛或呼吸困难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