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无色透明可能与大量饮水、使用利尿药物、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水量、停用药物、补充电解质、控制血糖、治疗原发病等方式干预。
短时间内摄入过量水分会导致尿液被过度稀释,使尿色呈现无色透明状。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改变,通常无特殊不适感,减少饮水量后尿液颜色可恢复正常。每日饮水量建议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饮用超过500毫升液体。
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会促进水分排出,可能引起尿液稀释。若同时存在低钾血症,可能伴随肌无力或心悸。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配合氯化钾缓释片补充电解质。长期使用利尿剂者应定期监测血钾浓度。
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会导致尿液浓缩功能障碍,每日尿量可超过4000毫升,常伴口渴、脱水等症状。去氨加压素片是常用治疗药物,需配合限制钠盐摄入。该病可能与下丘脑损伤或遗传因素有关,确诊需进行禁水加压素试验。
血糖超过肾糖阈时会出现渗透性利尿,表现为多尿伴尿色透明,同时存在多饮、体重下降。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可控制血糖,需配合饮食管理。长期未控制的糖尿病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需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尿液浓缩能力下降,晚期可能出现无色低比重尿,常伴水肿、贫血。需用缬沙坦胶囊、碳酸镧咀嚼片等药物延缓病情,严重者需透析治疗。病因包括高血压肾病、IgA肾病等,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
日常应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记录每日出入水量。若持续出现无色尿且伴随口渴、乏力等症状,或每日尿量长期超过2500毫升,建议进行尿常规、血糖、肾功能等检查。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饮用含糖饮料,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泌尿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