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低位单纯性肛瘘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低位单纯性肛瘘可能与肛腺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肛周肿痛、分泌物渗出等症状。
早期症状较轻时可尝试温水坐浴,每日重复进行2-3次,有助于缓解局部炎症。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排便。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西蓝花、燕麦等,减少辛辣刺激食物。
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局部涂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可减轻肿痛。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但需注意胃肠道反应。
适用于瘘管位置较浅者,通过橡皮筋缓慢切割瘘管,创伤较小且能保护肛门功能。术后需每日消毒换药,配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该疗法复发概率较低,但愈合周期较长,需4-6周。
传统术式直接切开瘘管并引流,适用于单纯性直型瘘管。术后创面开放愈合,需每日冲洗并填塞凡士林纱布。可能出现暂时性肛门失禁,但多数患者3个月内可恢复控便功能。
采用生物材料封闭瘘管内口,创伤小且无需切开括约肌。术后24小时内禁食,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该方法对复杂性肛瘘效果有限,存在材料脱落导致治疗失败的可能。
术后应避免久坐久站,规律进行提肛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出现发热、创面渗血增多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复诊。定期随访复查直至瘘管完全愈合,期间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