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宝宝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8757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母乳宝宝乳糖不耐受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暂时性混合喂养、密切监测症状、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干预。乳糖不耐受通常由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肠道损伤、早产儿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家族遗传等因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少量多次哺乳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每次哺乳量减少三分之一,间隔时间缩短至1.5-2小时,避免单次摄入过多乳糖。哺乳后竖抱拍嗝15分钟,促进胃部排空。母亲需避免高乳糖饮食,如牛奶、冰淇淋等,可优先选择低乳糖食品如酸奶、奶酪。

2、补充乳糖酶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滴剂,如儿歌乳糖酶滴剂、康丽赋乳糖酶滴剂等。每次哺乳前15分钟将滴剂涂抹于乳头或直接滴入宝宝口腔,能分解母乳中部分乳糖。需注意乳糖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储存温度不应超过25摄氏度。若使用后仍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3、暂时性混合喂养

严重症状时可暂时搭配无乳糖配方奶粉,如雀巢无乳糖婴儿奶粉、美赞臣无乳糖配方粉等。采用间隔喂养法,如白天母乳喂养3次后穿插1次配方奶。转奶过程需循序渐进,每次替换不超过总奶量的四分之一,观察3-5天无不良反应后再增量。母亲在此期间应维持泌乳,每日挤奶3-4次防止回奶。

4、密切监测症状

家长需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正常母乳便应为金黄色糊状,每日2-5次。若出现水样便、泡沫便、酸臭味或尿布疹加重,需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定期测量体重增长曲线,6个月内婴儿每周增重不应低于150克。可辅助使用婴儿益生菌如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5、必要时就医

若持续血便、呕吐、脱水或体重不增,需排除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医生可能建议进行便常规还原糖测定、氢呼气试验等检查。对于继发于轮状病毒肠炎的情况,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患儿需长期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并定期评估生长发育状况。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日常可做腹部按摩促进宝宝肠道蠕动,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压。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清洗并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膏。随着宝宝月龄增长,多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在3-6个月后会逐渐改善,家长无须过度焦虑,但需定期儿保科随访评估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