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干槽症可能由拔牙创口感染、凝血块脱落、口腔卫生不良、创伤性拔牙操作、吸烟等因素引起,干槽症可通过创口清创、镇痛消炎、抗生素治疗、局部敷料填塞、高压氧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处理。
拔牙后创口暴露于口腔环境,可能因食物残渣滞留或细菌侵入导致感染。典型表现为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放射性疼痛,伴随腐臭味。需由医生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面,配合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放置碘仿纱条促进愈合。
拔牙窝内血凝块过早溶解或脱落会使骨面暴露,引发剧烈疼痛和骨质炎症。常见于频繁漱口或吸吮动作后,疼痛常向耳颞部放射。治疗需清除坏死组织后重新形成血凝块,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配合康复新液含漱促进组织修复。
术前存在牙周炎或术后清洁不当会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创面灰白色假膜覆盖。需加强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必要时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涂抹。
复杂阻生齿拔除时过度创伤可能破坏局部血供,导致骨壁缺血坏死。疼痛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伴明显张口受限。需手术刮除坏死骨组织,联合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消炎镇痛,辅以微波理疗改善局部循环。
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影响创面愈合,吸烟者发病率显著增高。特征为持续性钝痛伴口腔异味。需严格戒烟,使用替硝唑片预防厌氧菌感染,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肉芽组织生成。
干槽症患者应保持流质饮食,避免过热或刺激性食物。术后24小时内禁止漱口刷牙,48小时后可使用温盐水轻柔漱口。建议使用软毛牙刷清洁非手术区牙齿,睡眠时抬高床头减少局部充血。若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须立即复诊,日常可含服西吡氯铵含片维持口腔清洁。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及高空作业,定期复查确保创面愈合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