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鳞癌和膀胱腺癌有哪些区别

4.46万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膀胱鳞癌和膀胱腺癌在组织来源、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膀胱鳞癌主要起源于膀胱黏膜的鳞状上皮化生,与长期慢性刺激如结石、感染相关;膀胱腺癌则多源于膀胱腺上皮或脐尿管残余,与腺性膀胱炎等癌前病变关系密切。两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面也有所不同。

1、组织来源差异

膀胱鳞癌由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后恶变形成,病理可见角化珠或细胞间桥等鳞状分化特征。膀胱腺癌则起源于腺上皮细胞,常表现为腺管状或黏液分泌结构,部分病例与脐尿管胚胎残余相关。这两种癌变路径的分子机制不同,鳞癌多伴随TP53突变,腺癌则常见KRAS或CDH1基因异常。

2、诱发因素对比

膀胱鳞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长期泌尿系结石、血吸虫感染及反复慢性炎症刺激。膀胱腺癌更常见于膀胱外翻、腺性膀胱炎患者,部分与长期导尿管留置有关。地域分布上,鳞癌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占比高,腺癌在欧美国家相对多见。

3、病理表现区别

膀胱鳞癌大体呈菜花样或溃疡型,镜下可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膀胱腺癌多表现为黏膜下浸润性肿块,可产生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免疫组化染色中,鳞癌表达P40、CK5/6,腺癌则呈CK7、CK20和CDX2阳性。

4、临床症状特点

两者均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但膀胱鳞癌更易出现排尿疼痛、尿频等刺激症状。膀胱腺癌可能因黏液分泌导致尿液浑浊,脐尿管型腺癌可在脐部形成黏液性肿块。晚期病例均可出现盆腔疼痛或下肢水肿等浸润症状。

5、治疗策略差异

局限性膀胱鳞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放化疗敏感性较低。膀胱腺癌需扩大切除范围包括脐尿管,部分黏液腺癌可考虑新辅助化疗。转移性病例中,鳞癌多采用含铂方案化疗,腺癌可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两种类型均需定期膀胱镜随访监测复发。

确诊后需根据病理类型制定个体化方案,鳞癌患者应排查血吸虫感染等诱因,腺癌患者需评估脐尿管受累情况。术后建议增加水分摄入减少泌尿系刺激,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膀胱镜、影像学检查对早期发现复发转移至关重要,出现血尿或排尿习惯改变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