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甲状腺未分化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甲状腺肿瘤,可能由基因突变、长期甲状腺疾病未治疗、辐射暴露、遗传因素及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
甲状腺未分化癌与TP53、BRAF等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这些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失控。患者可能出现颈部迅速增大的肿块、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如使用达拉非尼胶囊针对BRAF突变,或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进行免疫调节。
未控制的桥本甲状腺炎或甲状腺结节可能恶变。典型症状包括颈部压迫感、呼吸困难。早期干预可通过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术后需长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头颈部放射线接触史是明确危险因素,潜伏期可达数十年。临床表现为肿瘤浸润周围组织,需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如紫杉醇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化疗,辅以姑息性放疗。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综合征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筛查,发现异常可考虑预防性甲状腺切除,术后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维持激素水平。
促甲状腺激素长期刺激可能促进癌变。患者常伴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需同步调节内分泌,如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同时进行肿瘤针对性治疗。
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避免高碘食物;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颈部活动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颈部超声及肿瘤标志物,出现声音变化或颈部肿胀需立即就诊;心理支持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可参与专业癌症患者互助小组;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护理,放疗患者需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