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肺部结节可能由感染、炎症、良性病变、恶性肿瘤、环境暴露等原因引起。肺部结节通常指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多数为良性,但需警惕恶性可能。
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导致肺部结节形成。结核性结节多伴有低热、盗汗,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需通过痰培养、血清学检查明确病原体,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氟康唑胶囊等抗感染药物,配合胸部CT随访观察。
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慢性炎症可遗留肉芽肿性结节。此类结节边缘模糊,可能伴随咳嗽、咳痰症状。急性期需用左氧氟沙星片控制感染,慢性期可配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化痰,定期复查监测结节变化。
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良性肿瘤表现为边界光滑的孤立结节。肺内淋巴结钙化、尘肺等非肿瘤性病变也可形成结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每6-12个月复查胸部CT,若出现增大需穿刺活检。
原发性肺癌或转移癌可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常伴有分叶、毛刺等恶性征象。早期肺癌可通过胸腔镜手术切除,晚期需结合吉非替尼片靶向治疗或顺铂注射液化疗,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
长期接触石棉、硅尘等职业粉尘易诱发肺纤维化结节,吸烟者更易出现碳末沉积结节。建议脱离污染环境,戒烟并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改善气道炎症,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
发现肺部结节应避免恐慌,8毫米以下结节多建议3-6个月随访观察。日常需戒烟并减少油烟接触,适量食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物,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肺功能。若结节增大或出现咳血、胸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呼吸科或胸外科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