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的“单刀与双靶”治疗策略

2.12万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单刀和靶向药物双靶联合应用,具体选择需根据肿瘤分期、基因检测结果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

手术切除适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肿瘤局限于肺部且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通过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根治目的。常见术式包括肺叶切除术、袖状肺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术后需要密切随访,监测复发迹象。对于部分局部晚期患者,术前可联合新辅助化疗或放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确认存在特定驱动基因突变后使用。常见靶点包括EGFR、ALK、ROS1等。EGFR突变患者可使用吉非替尼片、厄洛替尼片等药物;ALK阳性患者适合克唑替尼胶囊、阿来替尼胶囊等。双靶联合策略指同时针对两个不同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组合使用,可延缓耐药性出现。靶向治疗需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体力状况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定期复查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指标,出现咳嗽加重、咯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