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膀胱癌

尿频尿急小腹胀,小便次数多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钟盛华 主治医师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补牙洞需要几次完成 补牙次数受三个因素影响?

补牙洞一般需要1-3次完成,具体次数与龋坏程度、修复材料及牙髓状态有关。

龋坏较浅的牙齿仅需1次治疗即可完成,医生会清除腐质后直接填充树脂或玻璃离子材料。中度龋坏可能需2次就诊,首次进行消毒和临时填充,观察1-2周无不适后再永久充填。若龋洞已累及牙髓,则需3次以上治疗,包括根管预备、封药消炎和最终修复。儿童配合度低或特殊体质患者可能增加复诊频次,而使用嵌体修复等精密技术也会延长治疗周期。

补牙后应避免咀嚼硬物,使用含氟牙膏维护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李胜锋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痔疮与大便次数多有关吗??

痔疮可能与大便次数多有关。痔疮通常由肛周静脉曲张引起,而频繁排便可能加重静脉压力,诱发或加重痔疮症状。主要关联因素有排便习惯异常、长期便秘或腹泻、妊娠期腹压增高、久坐或久站职业、辛辣饮食刺激等。

1、排便习惯异常

每日排便超过3次或排便时间过长会持续增加肛垫压力。粪便反复刺激肛管黏膜充血,导致静脉丛血液回流受阻。建议调整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如厕时玩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若伴随肛门坠胀感,可温水坐浴缓解。

2、慢性肠道问题

长期腹泻会使肛门括约肌频繁收缩,炎症因子刺激静脉丛扩张。慢性便秘时干硬粪便摩擦肛管易造成黏膜损伤。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引发混合痔。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腹压持续增高

妊娠后期子宫压迫盆腔静脉,肥胖人群腹腔脂肪堆积,重体力劳动者屏气用力等情况,会使直肠下端静脉回流受阻。这类人群出现便血、脱垂等症状时,需排除直肠脱垂等并发症。提肛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支撑力。

4、职业因素影响

司机、程序员等需久坐的职业,肛门部位长时间受重力压迫。教师、外科医生等久站群体下肢静脉回流减缓,均可能诱发血栓性外痔。建议每小时活动3-5分钟,工作时使用透气坐垫,避免穿紧身裤增加会阴部温度。

5、饮食刺激因素

过量摄入辣椒素会刺激肠黏膜充血水肿,酒精则通过扩张血管加重静脉曲张。这类饮食可能使原有痔疮出现急性发作,表现为排便后滴鲜血。发作期应选择燕麦、香蕉等高膳食纤维食物,必要时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痔疮患者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搬运重物、长时间蹲位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出现持续便血、痔核嵌顿等情况时,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或硬化剂注射治疗。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帮助降低腹腔压力,便后使用婴儿湿巾清洁减少摩擦刺激。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直肠癌术后大便次数多怎么办??

直肠癌术后大便次数多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盆底肌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通常与肠道功能紊乱、吻合口炎症、菌群失调、肛门括约肌损伤、肿瘤复发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术后早期选择低渣半流质饮食,如米粥、烂面条等,减少膳食纤维摄入。2周后逐步增加燕麦、南瓜等可溶性膳食纤维,避免芹菜、竹笋等粗纤维食物刺激肠道。每日少量多餐,控制单次进食量,避免生冷、辛辣食物。若出现乳糖不耐受需限制奶制品。

2、补充益生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连续使用4-8周,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配合低聚果糖等益生元效果更佳,但免疫抑制患者需谨慎使用活菌制剂。

3、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缓解腹泻,复方地芬诺酯片通过抑制肠蠕动减少排便次数。对于吻合口炎症引起的排便异常,可短期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需注意洛哌丁胺等止泻药可能诱发肠梗阻,禁用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

4、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肛门括约肌控制力,每日3组、每组收缩放松肛门肌肉10-15次,坚持6-8周可见效。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可视化训练提高肌肉协调性,适合术后肛门坠胀感明显的患者。训练期间应避免久坐久站增加盆底压力。

5、定期复查

术后3个月内每4周复查肠镜和肿瘤标志物,排除吻合口狭窄或肿瘤复发。持续排便异常需进行肛门直肠测压评估功能,放射性肠炎患者可能需高压氧治疗。记录每日排便日记,包括次数、性状、伴随症状,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直肠癌术后患者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咖啡因及酒精。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肠蠕动协调性,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减轻腹部压力。出现血便、持续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建立规律的排便反射,固定每日如厕时间,但避免过度用力。长期排便异常可能引发肛周皮肤糜烂,便后可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我宝宝出生十五天了,大便次数多是拉肚子吗??

出生15天的宝宝大便次数多不一定是拉肚子。新生儿排便频率差异较大,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可能排便5-10次,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通常每天排便1-3次。判断是否腹泻需结合大便性状、颜色及婴儿精神状态综合评估。

1. 生理性排便

母乳喂养新生儿因母乳易消化吸收,可能出现每次喂奶后排便现象,大便呈金黄色糊状或带有奶瓣,无特殊异味。这种情况属于胃肠功能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无须特殊处理。家长需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疹。

2. 喂养方式影响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大便通常较稠厚,颜色偏黄褐或淡绿色。若频繁更换奶粉品牌或冲调浓度不当,可能引起暂时性排便次数增多。建议家长严格按照标准比例调配奶粉,避免随意更改喂养方案。观察2-3天若未改善可咨询儿科医生。

3. 乳糖不耐受

部分婴儿因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可能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表现为大便呈泡沫状、酸臭味明显,伴有腹胀哭闹。可通过大便还原糖检测确诊,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滴剂或更换低乳糖配方奶。母乳喂养者可尝试前奶后奶均衡摄入。

4. 肠道感染

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会导致大便次数突然增加,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能伴有发热、拒奶等症状。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确诊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同时注意防止脱水。

5. 食物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除排便增多外,大便常带血丝或黏液,可能伴随湿疹、呕吐等表现。母乳喂养母亲需回避奶制品,配方奶喂养应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诊断需通过食物回避-激发试验,治疗可配合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等抗过敏药物。

家长应每日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及喂养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哭闹不安、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等脱水征兆。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或易致敏食物。配方奶喂养器具应严格消毒,冲调后2小时内未喝完的奶液应丢弃。若排便持续超过10次/天、大便带血或脓液、伴随体温超过38℃,需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培养和血常规检查。平时可适当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注意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腹部受凉。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肾结石手术后尿的次数增多还憋不住是什么原因?

肾结石手术后尿频、尿急可能与术后导尿管刺激、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和尿常规,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

术后短期出现排尿异常多与导尿管留置有关。导尿管可能刺激膀胱三角区引发尿意频繁,通常拔管后1-3天症状逐渐缓解。此时建议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避免咖啡因饮料,通过尿液冲刷减少尿路刺激。若伴随排尿灼痛或尿液浑浊,需警惕尿路感染可能,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菌药物。

手术中输尿管支架管留置可能改变膀胱储尿功能,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而出现尿急症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术后1-2周内,支架管取出后多数患者症状自行消失。期间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控尿能力,每日进行3-4组收缩肛门运动,每组持续10秒。少数患者可能因手术损伤神经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表现为突发强烈尿意伴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可确诊,必要时需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调节膀胱功能。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更换棉质内裤,避免憋尿行为。饮食注意限制草酸含量高的菠菜、竹笋等食物,适当补充柑橘类水果帮助碱化尿液。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发热、血尿等情况,需立即返院进行膀胱镜和泌尿系CT检查,排除结石残留或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定期复查24小时尿钙、尿酸等代谢指标,预防结石复发。

李青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热门标签

胆囊癌 头皮糠疹 闭锁综合征 慢性鼻窦炎 肛门直肠脓肿 肱骨外髁骨折 骨膜外骨肉瘤 颈总动脉裂伤 急性扁桃体炎 色素性青光眼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