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疼痛如何用药效果好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坏死性筋膜炎是什么?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软组织感染疾病,主要累及皮下组织和筋膜。

坏死性筋膜炎通常由A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与皮肤破损、手术创伤、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皮肤紫红色改变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水疱、皮肤坏死、发热、寒战等全身中毒表现。该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临床治疗需紧急进行清创手术联合广谱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

患者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遵医嘱进行营养支持和高蛋白饮食,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感染指标。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坏死性筋膜炎是什么疾病?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软组织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皮下筋膜层,可迅速导致组织坏死。该病主要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混合性细菌感染、创伤后感染、糖尿病合并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引起。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是坏死性筋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这类细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破坏组织屏障并促进感染扩散。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剧烈疼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必要时需手术清创。

2、混合性细菌感染

部分病例由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常见于会阴部和腹部手术后。这类感染进展迅速,可产生气体导致皮下捻发音。治疗需要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如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并尽早进行外科干预。

3、创伤后感染

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是重要诱因,包括刺伤、烧伤、手术切口等。创伤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并快速扩展时需警惕。早期处理包括伤口彻底清创,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糖尿病合并感染

糖尿病患者因微循环障碍和免疫功能下降更易发生坏死性筋膜炎。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常见于足部感染。控制血糖与抗感染同等重要,可使用胰岛素调节血糖,配合万古霉素等强效抗生素。

5、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肿瘤化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风险显著增高。这类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但病情危重。治疗需加强支持治疗,选用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如美罗培南,必要时给予免疫球蛋白。

坏死性筋膜炎属于外科急症,一旦怀疑应立即就医。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积极抗感染和彻底清创。恢复期需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高危人群应注意皮肤防护,及时处理各类伤口,控制基础疾病。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骨折术后疼痛怎么缓解?

骨折术后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疗法、体位调整、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疼痛程度与手术部位、个体耐受性等因素相关,需结合临床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1、药物镇痛

术后急性期疼痛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中重度疼痛可短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片。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合并胃肠不适者可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药物镇痛期间需监测有无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

2、物理疗法

冷敷适用于术后48小时内局部肿胀疼痛,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后期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或超声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可减轻水肿性疼痛,下肢骨折建议使用阶梯式体位垫辅助。

3、体位调整

脊柱骨折术后需保持轴线翻身,使用医用翻身垫每2小时更换体位。四肢骨折固定后应避免患肢受压或悬空,上肢可用三角巾悬吊减轻牵拉痛。夜间睡眠时用枕头支撑骨折邻近关节,保持功能位缓解肌肉痉挛。

4、心理干预

慢性疼痛患者可进行正念减压训练,通过呼吸调节降低痛觉敏感度。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建立疼痛应对策略,音乐疗法选择每分钟60拍舒缓曲目。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疼痛表述,采用分散注意力法如聊天、观影等干预。

5、康复训练

麻醉消退后即可开始等长收缩练习,如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预防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水疗利用浮力减轻负重疼痛。康复期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通过闸门控制理论阻断痛觉传导。

骨折术后饮食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超过1.2克每公斤体重,优选鱼类、蛋清及乳清蛋白粉。钙质补充联合维生素D3促进骨痂形成,深绿色蔬菜与乳制品搭配吸收更佳。康复期避免吸烟饮酒,尼古丁会延缓骨折愈合速度。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伤口渗液需立即复诊,警惕骨髓炎等并发症。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骨愈合进度,根据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手术后疼痛如何缓解?

手术后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疗法、心理干预、体位调整和伤口护理等方式缓解。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需根据手术类型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药物镇痛

术后疼痛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阿片类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以及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凝胶。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对于胃肠手术或肝肾功能异常患者,需谨慎选择药物种类。

二、物理疗法

冷敷适用于术后48小时内肿胀明显的伤口,每次不超过20分钟。热敷可用于肌肉紧张引起的牵涉痛,但需避开新鲜伤口。经皮电神经刺激仪通过低频电流阻断痛觉传导,对骨科术后疼痛效果显著。超声疗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

三、心理干预

术前疼痛教育能降低30%术后镇痛需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对疼痛的灾难化思维。深呼吸训练和渐进式肌肉放松可激活副交感神经,减轻疼痛感知。音乐疗法选择60-80拍/分钟的舒缓曲目,每次持续30分钟效果最佳。

四、体位调整

胸腹部术后采用半卧位可减轻切口张力,骨科术后需保持患肢抬高15-30度。每2小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使用减压垫分散压力。脊柱手术后需轴线翻身,避免扭曲造成内固定移位。关节置换术后应避免超过90度的屈曲动作。

五、伤口护理

保持敷料干燥清洁,观察渗液颜色和量。使用硅胶敷料可减少换药时的机械性刺激。拆线后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预防瘢痕增生。避免抓挠愈合中的伤口,瘙痒明显时可轻拍周围皮肤缓解。定期随访评估愈合情况。

术后恢复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胸肉等易消化来源。维生素C每日200毫克促进胶原合成,可从猕猴桃、西蓝花中获取。早期床上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逐步过渡到步行训练。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疼痛影响睡眠时可短期使用镇静药物。建立疼痛日记记录发作时间、强度和缓解措施,复诊时提供详细数据有助于医生调整方案。注意观察异常疼痛特征,如突发剧痛伴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就医。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输尿管结石术后疼痛怎么办?

输尿管结石术后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调整体位、多饮水、热敷及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术后疼痛通常由手术创伤、残余结石刺激、输尿管痉挛、尿路感染或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

1、药物镇痛:

术后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或解痉药山莨菪碱。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药物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或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

2、调整体位:

采取半卧位或健侧卧位可减轻手术侧腰部张力。避免突然翻身或剧烈咳嗽,防止双J管移位刺激输尿管。术后24小时内以床上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床边站立。

3、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3000毫升,均匀分配在清醒时段。适量饮用柠檬水可碱化尿液,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入量。充足尿液能冲刷尿路,减少血凝块和碎石残留引发的刺痛。

4、局部热敷: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手术侧腰部,每次15-20分钟。热敷可扩张局部血管,促进炎症介质代谢,缓解肌肉痉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

5、心理疏导:

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敏感可能放大痛感。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每分钟6-8次放松身心,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家属陪伴和正向暗示也能降低疼痛评分。

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菠菜、豆制品等高草酸食物,每日适量摄入柑橘类水果补充枸橼酸钾。避免剧烈跑跳运动,但需坚持散步促进排石。观察尿液颜色和疼痛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肉眼血尿或镇痛无效,需立即复查泌尿系CT排除双J管堵塞或尿外渗。术后1个月需按时返院拔除双J管并复查超声。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鼻息肉 多囊肾 毒蛇咬伤 脑干肿瘤 肩手综合征 脉络膜出血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短暂性棘皮松解皮肤病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