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嗓子哑说话声音发哑,声道呼噜呼噜的,什么原因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志兵 主治医师
新河县医院
立即预约
尚剑 住院医师
江西省新建县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打呼噜算是睡眠呼吸障碍吗?

打呼噜属于睡眠呼吸障碍的常见表现之一,可能与上气道狭窄、肥胖、鼻咽部异常、睡眠姿势不当、饮酒等因素有关。

1、上气道狭窄:

鼻腔或咽喉部结构异常导致气道变窄,气流通过时引起软组织振动产生鼾声。这种情况常见于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可通过耳鼻喉科检查评估,必要时考虑手术矫正。

2、肥胖因素:

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气道,仰卧时舌根后坠加重气道阻塞。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中约60%存在打鼾现象,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减轻体重。

3、鼻咽部异常:

慢性鼻炎、鼻息肉或腺样体肥大会阻碍鼻腔通气,迫使患者张口呼吸。这类患者常伴有晨起口干、白天嗜睡,需进行鼻内镜或睡眠监测明确诊断。

4、睡眠姿势影响:

仰卧位时重力作用使软腭和舌体后坠,侧卧可减少60%以上的鼾声。建议使用侧卧枕或在睡衣背部缝制网球,通过体位训练改善症状。

5、饮酒诱发:

酒精会松弛咽喉部肌肉张力,抑制中枢神经对呼吸的调控。睡前4小时内饮酒会使打鼾频率增加3倍,戒酒后症状多能明显缓解。

改善打鼾可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晚餐避免过饱,睡前2小时不饮茶或咖啡。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保持颈部自然曲度,卧室湿度维持在50%-60%减少黏膜干燥。肥胖者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快走或游泳锻炼,合并白天嗜睡、血压升高者需及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宝宝睡觉像打呼噜怎么回事?

宝宝睡觉像打呼噜可能由生理性鼻塞、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先天性喉软骨软化或睡姿不当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观察护理或医疗干预。

1、生理性鼻塞

新生儿鼻腔狭窄且黏膜敏感,冷空气、干燥环境或轻微分泌物都可能引发类似打呼噜的声音。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治疗,保持室内湿度50%-60%,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即可缓解。若伴随呼吸暂停或喂养困难需就医。

2、腺样体肥大

2-6岁儿童腺样体生理性增生可能导致持续性打鼾,可能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常伴有张口呼吸、睡眠不安等症状。轻度肥大可通过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控制,重度阻塞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

3、过敏性鼻炎

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引发鼻黏膜水肿,表现为夜间打鼾、晨起喷嚏。需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避过敏原基础上可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

4、喉软骨软化

婴幼儿喉部软骨发育不完善可能产生吸气性喉鸣,平卧时加重类似打呼噜。多数在18月龄前自愈,严重者可能出现喂养困难或生长迟缓,需耳鼻喉科评估是否需钙剂补充或手术治疗。

5、睡姿影响

仰卧位时舌根后坠可能引起短暂鼾声,尝试侧卧或抬高头部15度可改善。需排除枕头过高导致颈部屈曲的情况,建议使用1-2厘米厚的婴儿专用枕。

建议定期监测宝宝血氧饱和度,观察是否出现呼吸暂停、胸骨凹陷或生长发育迟缓。哺乳期母亲可增加维生素D和钙摄入,辅食添加后多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南瓜、胡萝卜。保持卧室通风洁净,避免毛绒玩具堆积。若打鼾每周超过3次或持续1个月以上,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评估缺氧程度。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甲状腺结节会导致嗓子哑吗?

甲状腺结节可能导致声音嘶哑,但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引起该症状。声音嘶哑通常与结节压迫喉返神经、甲状腺癌侵犯神经或术后并发症有关,常见诱因包括结节体积过大、恶性病变生长、炎症反应、手术损伤及放射性治疗影响。

1、结节压迫:

直径超过3厘米的甲状腺结节可能压迫喉返神经,该神经控制声带运动。压迫会导致声带麻痹,表现为持续性声音嘶哑或饮水呛咳。此类情况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结节与神经的解剖关系。

2、恶性浸润:

甲状腺乳头状癌等恶性肿瘤若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声嘶。伴随症状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节快速生长。细针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并保护神经功能。

3、术后损伤: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2%,表现为术后即刻声音嘶哑。多数为暂时性损伤,3-6个月可恢复。术中神经监测技术能有效降低该风险。

4、炎症反应:

亚急性甲状腺炎或桥本甲状腺炎可能引起甲状腺组织水肿,间接压迫喉返神经。这类嘶哑多伴随甲状腺区疼痛、发热,抗炎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5、放射影响:

放射性碘治疗或颈部放疗可能导致喉返神经纤维化,出现延迟性声嘶。通常发生在治疗后6个月以上,需结合喉镜检查评估声带运动状态。

建议甲状腺结节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时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喉镜观察声带运动情况。日常应避免过度用嗓,限制辛辣刺激饮食,戒烟并保持环境湿度。伴有甲亢者需控制心率,甲减者应规律补充甲状腺素。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监测结节变化。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孩子嗓子哭哑了应该怎么办?

孩子嗓子哭哑可通过补充水分、减少用嗓、调整饮食、保持环境湿润、适当安抚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声带过度疲劳、咽喉黏膜干燥、情绪激动、环境刺激、潜在炎症等原因引起。

1、补充水分:

哭闹后及时给予温水或蜂蜜水滋润咽喉,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液体刺激黏膜。2岁以下婴幼儿不建议使用蜂蜜。水分能稀释咽喉部分泌物,缓解声带充血状态,建议少量多次饮用。

2、减少用嗓:

引导孩子通过手势、绘画等方式表达需求,避免持续哭喊或大声说话。必要时可进行15分钟左右的"禁声休息",用写字板等工具交流。学龄前儿童每日累计哭闹时间建议控制在30分钟以内。

3、调整饮食:

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可适量食用雪梨、枇杷等润喉水果,但需注意过敏风险。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减少吞咽时对咽喉的机械摩擦。

4、保持环境湿润: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50%-60%湿度,避免空调或暖气直吹。可在浴室制造蒸汽环境,让孩子吸入温暖水蒸气5-8分钟。夜间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咽喉部充血。

5、适当安抚:

通过拥抱、轻拍背部等肢体接触传递安全感,用平静语调进行语言安抚。可尝试转移注意力至玩具、绘本等物品。避免以恐吓或妥协方式制止哭闹,这可能导致情绪反复。

日常需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与伴随症状,若声音嘶哑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可定期进行亲子互动游戏减少焦虑情绪,保证每日10-12小时充足睡眠。秋冬季外出时可佩戴透气围巾保护颈部,居家可进行简单的"啊-喔-呃"发声练习帮助声带恢复弹性。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宝宝长时间嗓子哑怎么回事?

宝宝长时间嗓子哑可能由过度哭闹、声带小结、咽喉炎、过敏反应、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1、过度哭闹:

婴幼儿声带黏膜娇嫩,持续哭喊会导致声带充血水肿。表现为声音嘶哑但无发热,安静时症状减轻。建议减少环境刺激,用玩具分散注意力,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不适哭闹。

2、声带小结:

长期用声不当易在声带边缘形成对称性结节,可能与频繁尖叫有关。特征为持续性声音沙哑且音调变低,喉镜检查可见微小突起。需限制发声,配合雾化吸入治疗,严重者需嗓音训练。

3、咽喉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喉部黏膜炎症,常伴随咳嗽、吞咽疼痛。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急性期可能出现犬吠样咳嗽。需保持空气湿润,避免冷饮刺激,细菌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

4、过敏反应:

尘螨或花粉等过敏原导致喉头水肿,多伴有鼻痒、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声嘶呈现间歇性加重,晨起明显。需排查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卧室使用防螨床品。

5、喉软骨发育不良:

先天性喉软化症患儿喉部支撑力弱,吸气时出现喉鸣音伴声音嘶哑。症状在仰卧位时加重,多数患儿2岁前自愈。建议调整喂养姿势,补充维生素D,避免呼吸道感染。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二手烟刺激。哺乳期母亲应忌辛辣食物,可给宝宝饮用适量温梨水润喉。若声嘶超过两周或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排除喉乳头状瘤等疾病。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绝育 迷路炎 暗丝孢霉病 嗜铬细胞瘤 范科尼综合征 化脓性中耳炎 缩窄性心包炎 维生素K缺乏症 皮肤淋巴细胞瘤 不排卵引起不孕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