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中医荨麻疹治疗的方法?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主要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健脾祛湿、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荨麻疹在中医称为瘾疹,多因风邪侵袭、气血失调或禀赋不耐所致,需结合个体体质辨证施治。

1、疏风清热

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疹色鲜红、灼热瘙痒、遇热加重。常用方剂如消风散,含荆芥、防风等药物,可疏散风邪、清热解毒。外治可配合金银花、野菊花煎汤外洗,避免抓挠刺激皮肤。

2、调和营卫

针对卫表不固型患者,症见疹块时隐时现、吹风易发。桂枝汤加减能调和营卫,增强机体抗邪能力。日常需注意保暖避风,饮食忌生冷,适当饮用生姜红枣茶辅助调理。

3、健脾祛湿

脾胃虚弱兼湿浊内蕴者,多见疹色淡白、缠绵难愈。参苓白术散配合藿香、佩兰等化湿药物可健运脾胃。建议减少油腻甜食摄入,用薏苡仁、赤小豆煮粥辅助利湿。

4、活血化瘀

久病入络致气血瘀滞时,皮疹呈暗紫色、夜间痒甚。血府逐瘀汤加减能改善微循环,常用丹参、当归等药材。患者应避免久坐不动,可适度按摩血海、三阴交等穴位。

5、扶正固本

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多属正气不足,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可益气固表。需规律作息避免过劳,食用山药、莲子等平补食材,配合艾灸足三里增强免疫力。

中医治疗荨麻疹强调辨证与整体调节,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慢性期注重扶正。治疗期间需记录诱发因素,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忌食海鲜、辛辣发物,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气血调和。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急症,应立即就医采取中西医结合救治。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荨麻疹可通过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拔罐放血、穴位敷贴、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慢性荨麻疹通常由风邪侵袭、气血不足、湿热内蕴、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1、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不同方剂,风热型常用消风散加减,风寒型可选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气血两虚型适用当归饮子。中药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配伍,常见药物包括防风、蝉蜕、黄芪等,具有祛风止痒、调和营卫的功效。

2、针灸疗法:

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主穴配合局部围刺,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改善皮肤微循环。对于顽固性病例可采用耳针疗法,选取肺、内分泌、神门等耳穴进行埋豆或电针刺激,每周治疗2-3次。

3、拔罐放血:

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或定罐可祛除体内风邪,大椎、肺俞等穴位刺络拔罐有助于泄热解毒。操作时需注意消毒规范,体质虚弱者应控制放血量,每次治疗间隔3-5天。

4、穴位敷贴:

将白鲜皮、地肤子等研磨成粉后用醋调敷于神阙穴,或采用雷公藤贴剂外贴大椎穴。皮肤敏感者需先做斑贴试验,敷贴时间控制在4-6小时,避免皮肤过敏反应。

5、饮食调理:

避免食用海鲜、羊肉等发物,多食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发作期可饮用紫苏叶代茶饮,慢性期建议用黄芪山药粥健脾益气,同时保持饮食规律,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慢性荨麻疹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避免剧烈运动诱发风团。建立规律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可通过冥想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记录每日饮食和发作情况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冬季注意保暖防风寒,夏季避免汗出受凉。症状持续加重或伴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中医治疗荨麻疹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荨麻疹可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拔罐、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荨麻疹通常由风邪侵袭、湿热内蕴、血虚风燥、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1、中药内服:中医认为荨麻疹与风邪、湿热、血虚等因素有关,常用方剂如消风散、当归饮子等。消风散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风邪侵袭型荨麻疹;当归饮子则用于血虚风燥型,具有养血润燥的作用。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辨证施治。

2、中药外敷:外用药可直接作用于皮肤,缓解瘙痒和红肿。常用药物如黄柏、苦参、地肤子等,煎汤外洗或制成药膏涂抹。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苦参能燥湿止痒,地肤子则可祛风止痒,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荨麻疹。

3、针灸疗法: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改善症状。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血海等。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合谷穴可疏风解表,血海穴则能活血化瘀,适用于风邪侵袭和血虚风燥型荨麻疹。

4、拔罐疗法:拔罐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常用部位如背部膀胱经、肩胛区等。拔罐可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适用于风邪侵袭和血虚风燥型荨麻疹,但需注意避免皮肤损伤。

5、饮食调理:饮食应避免辛辣、油腻、海鲜等易诱发过敏的食物,多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芹菜等。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冬瓜能利湿消肿,芹菜则可凉血止血,适用于湿热内蕴和血虚风燥型荨麻疹。

中医治疗荨麻疹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饮食上可多食用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芹菜等,避免辛辣刺激和易过敏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病情恢复。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中医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荨麻疹主要通过调理体质、祛风止痒、清热解毒等方法缓解症状,常用方式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拔罐等。荨麻疹的发生多与风邪侵袭、湿热内蕴、气血失调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注重从根源上改善病因。 1、中药内服:中医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辨证施治,常用方剂如消风散、防风通圣散、当归饮子等。消风散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具有祛风清热的作用;防风通圣散用于湿热型,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则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能补气养血、调和营卫。 2、针灸疗法: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缓解症状。常用穴位包括曲池、合谷、血海、风市等。曲池和合谷具有祛风清热的作用,血海能调和气血,风市则有助于祛风止痒。 3、拔罐疗法:拔罐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祛除体内风邪和湿气。常用于背部膀胱经穴位,如肺俞、脾俞、肾俞等,有助于改善体质、缓解症状。 4、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体质的影响,建议患者避免辛辣、油腻、海鲜等易诱发过敏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薏米等,有助于清热利湿。 5、生活习惯调整: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外界刺激。同时,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以免加重症状。 中医治疗荨麻疹注重整体调理,通过多种方法综合施治,从根源上改善病因,缓解症状。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最佳效果。对于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荨麻疹中医治疗的方法?
荨麻疹中医治疗以疏风清热、养血润燥为主,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和拔罐。荨麻疹多因风邪侵袭、湿热内蕴或血虚风燥引起,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中药内服: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选择不同方剂。风热型荨麻疹可用消风散,具有疏风清热、止痒的功效;湿热型荨麻疹可用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痒的作用;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可用当归饮子,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效果。常用中药包括防风、荆芥、蝉蜕、当归、生地等。 2、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常用穴位包括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等。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具有疏风清热、止痒的作用;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具有疏风解表、调和气血的功效;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效果;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具有健脾利湿、调和气血的作用。 3、拔罐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拔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瘙痒和红肿。常用部位包括背部、肩部和四肢。拔罐时应注意火候和时间,避免皮肤损伤。拔罐后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4、饮食调理:荨麻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多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推荐食物包括绿豆、薏米、冬瓜、黄瓜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作用。 5、生活习惯调整: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接触过敏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荨麻疹中医治疗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拔罐等方法,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调整,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热门标签

肺纤维化 结膜结石 神经梅毒 骨旁骨肉瘤 肩胛骨骨折 面部肉芽肿 皮肤纤维瘤 代谢性白内障 腭咽闭合不全 急性呼吸衰竭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