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用千里光洗澡可以治愈疥疮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疥疮在治疗期间应该避免什么?

疥疮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及共用个人物品。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治疗期间需严格阻断传播途径。患者应单独使用毛巾、床单、衣物等贴身物品,使用60度以上热水烫洗并暴晒消毒。避免抓挠患处以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治疗期间禁止前往公共泳池、浴室等场所,家庭成员需同步接受预防性治疗。外用药如硫软膏、苯甲酸苄酯乳膏需按疗程连续使用,不可因症状缓解提前停药。

治疗期间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皮肤不适。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疥疮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疥疮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包括继发感染、脓皮病和肾炎等并发症。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细菌趁机侵入引发继发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反复感染可能发展为脓皮病,出现大面积皮肤溃烂。长期未治疗的疥疮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诱发肾炎,伴随血尿、蛋白尿等肾功能异常表现。部分患者因剧烈瘙痒导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患者应避免搔抓,及时使用硫软膏、苯甲酸苄酯搽剂等药物杀灭疥螨,继发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保持个人卫生,贴身衣物需沸水烫洗消毒。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荨麻疹和疥疮如何区别?

荨麻疹和疨疮可通过病因、皮损特征、伴随症状、病程及治疗方式等进行区别。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引起,表现为风团伴瘙痒;疥疮则由疥螨寄生导致,以丘疹、隧道样皮损和夜间剧痒为特征。

1、病因差异

荨麻疹多因食物、药物或环境过敏原触发,属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疥疮由疥螨在皮肤角质层内寄生繁殖引起,具有传染性,常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两者发病机制完全不同,前者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后者属寄生虫感染。

2、皮损特点

荨麻疹皮损呈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边界清晰,可融合成片,通常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反复发作。疥疮表现为针头大小丘疹、水疱,特征性隧道样皮损多出现在指缝、腕部等皮肤薄弱处,消退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

3、瘙痒规律

荨麻疹瘙痒全天均可发生,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加重。疥疮瘙痒具有夜间加重特性,因疥螨夜间活动频繁,温热环境会加剧症状。两者瘙痒程度均较剧烈,但时间规律差异显著。

4、病程进展

荨麻疹多为急性病程,部分可转为慢性。疥疮不经治疗会持续进展,皮损范围逐渐扩大,且可通过衣物、床铺传染他人。前者病程具有自限性,后者需杀虫治疗才能阻断发展。

5、治疗原则

荨麻疹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为主,严重时需糖皮质激素。疥疮需外用硫磺软膏、苯甲酸苄酯乳膏杀虫,感染者联用莫匹罗星软膏。两者治疗方案无交叉性,准确鉴别是治疗前提。

日常需注意避免搔抓皮损,荨麻疹患者应记录过敏日记,疥疮患者需对衣物寝具高温消毒。两种疾病均需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避免误诊延误治疗。疥疮患者需隔离至痊愈,防止家庭内传播。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为什么夏天疥疮就好了?

夏季疥疮症状减轻主要与环境温度升高、日照增强、人体排汗增多等因素有关。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其症状缓解可能与疥螨活动受抑制、皮肤清洁度提高相关。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会直接影响疥螨的生存。疥螨适宜在15-25摄氏度的凉爽环境中繁殖,当环境温度超过35摄氏度时,其活动能力和繁殖速度显著下降。同时,强烈紫外线对疥螨具有杀伤作用,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有助于抑制皮肤表面的寄生虫存活。人体在炎热季节排汗量增加,汗液中的盐分和乳酸等成分可形成不利于疥螨寄生的微环境。

夏季个人卫生习惯改善也是重要因素。频繁洗澡能机械性清除部分皮肤表面的疥螨和虫卵,更换衣物和床单的频率提高可减少重复感染机会。衣物材质通常选择透气性更好的棉质,有助于保持皮肤干燥。但需注意,症状缓解不等同于痊愈,疥螨可能仍在皮肤角质层中存活,温度适宜时可能复发。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贴身物品,定期高温烫洗床单衣物。若出现夜间瘙痒加重、指缝等皮肤薄嫩处出现丘疹或隧道样皮损,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遵医嘱使用硫软膏、苯甲酸苄酯搽剂等药物进行规范治疗。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免疫力低下会更容易得疥疮吗?

免疫力低下确实可能增加疥疮感染概率。疥疮是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免疫力低下人群主要有免疫功能受损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老年人、婴幼儿等。

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如艾滋病、白血病患者,因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疥螨,感染后症状往往更严重。这类人群可能出现广泛性丘疹、结节,夜间瘙痒加剧,甚至继发细菌感染。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软膏、苯甲酸苄酯搽剂等药物,同时加强环境消毒。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人群,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接触疥螨后更易定植繁殖。此类患者使用克罗米通乳膏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必要时需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日常应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衣物需60℃以上高温烫洗。

老年人因皮肤变薄、皮脂分泌减少,天然防御机制减弱,养老院等集体环境更易爆发群体感染。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且皮肤娇嫩,疥螨易在指缝、腕部等部位形成特征性隧道状皮损。这两类人群使用林旦乳膏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

除上述人群外,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也属于高风险群体。疥疮预防需保持个人卫生,不与感染者共用寝具,可疑症状及时就医。确诊后密切接触者需同步治疗,衣物寝具应密封消毒。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维持皮肤健康,但需注意增强免疫力不能完全预防疥疮,关键仍在于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但预防疥疮更需注重避免接触传染源。集体生活环境应定期消毒,出现持续性夜间瘙痒、指缝皮疹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皮肤刮片检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也要继续用药以杀灭残留虫卵。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肝脓肿 肝损伤 肾积脓 哺乳疾病 腹股沟疝 后天性白发 勒夫勒心内膜炎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假性低醛固酮血症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