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小儿七星茶颗粒治疗积食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

小儿积食可通过推拿手法缓解,主要有清胃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捏脊等方式。积食多因饮食不当或脾胃虚弱引起,表现为腹胀、食欲减退、口臭等症状。

1、清胃经

清胃经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操作时用拇指指腹轻快推100-300次,有助于清热和胃,缓解积食引起的恶心呕吐。推拿时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皮肤。若患儿皮肤发红或哭闹剧烈需立即停止。

2、揉板门

板门穴在大鱼际平面中点,用拇指端按揉100-500次。该手法能健脾消食,改善积食导致的脘腹胀满。操作时以顺时针方向揉动,力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宜。可配合热敷增强效果,但皮肤破损或发热时禁用。

3、运内八卦

以内劳宫为圆心,掌心画圆推运100-200次。此法能理气宽中,适用于积食伴随便秘的情况。推运时需涂抹爽身粉减少摩擦,动作需匀速连贯。若患儿出现手掌潮红需暂停,避免过度刺激。

4、摩腹

用手掌顺时针摩腹3-5分钟,重点按摩中脘、天枢等穴位。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积食引起的腹痛。操作前需搓热双手,避开饭后1小时内进行。若触及包块或患儿腹痛加剧应及时就医。

5、捏脊

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捏提3-5遍,重点刺激脾俞、胃俞等背俞穴。捏脊能调理脾胃功能,适用于长期积食患儿。操作时用拇指与食指捏起皮肤快速松开,以皮肤微红为度。高热或脊柱畸形者不宜采用。

推拿治疗小儿积食需每日1次,连续3-5天可见效。家长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保持环境温暖。配合饮食调整如少量多餐、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若积食伴随发热、呕吐胆汁或持续3天未缓解,须及时就诊排除肠梗阻等疾病。推拿后注意补充温水,观察患儿排便及精神状态变化。

刘晗

主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宝宝积食发烧看手?

宝宝积食发烧时观察手掌可能出现发红、发热或指纹青紫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指标。积食发热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常见伴随食欲减退、腹胀、口臭等症状。

1、手掌发红

积食发热可能导致宝宝手掌心发红,这与体内热量积聚有关。家长可测量体温确认发热程度,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持续发热或伴有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2、指纹青紫

中医认为食指桡侧指纹颜色变化可反映病情,积食时可能出现指纹青紫。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排便情况,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可遵医嘱使用小儿化积口服液、保和丸等中成药,但不可自行服用退烧药物。

3、掌心发热

积食宝宝手掌温度可能高于正常,但需与全身发热症状区分。建议家长保持室内通风,给宝宝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饮食上选择米汤、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暂停肉类、蛋类等高蛋白辅食。

4、指甲颜色改变

长期积食可能导致宝宝指甲床颜色暗淡,这与营养吸收不良有关。家长需调整喂养方式,避免强迫进食或睡前喂食。可配合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手部汗液增多

部分积食宝宝会出现手心潮湿多汗,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家长可通过捏脊疗法帮助消化,每日2-3次沿脊柱两侧轻柔提捏。若伴随呕吐、腹泻等症状,需警惕轮状病毒感染等疾病可能。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记录宝宝体温变化、饮食摄入及排便情况。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可适量食用苹果泥、胡萝卜汁等富含果胶的食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刺激性降温方式,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或出现抽搐、嗜睡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渐增加食物种类,每餐食量控制在平时七分饱,建立规律的进食习惯有助于预防积食复发。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积食发烧怎么办?

孩子积食发烧可通过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腹部按摩、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治疗。积食发烧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感染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建议家长暂停给孩子食用油腻、生冷或难消化的食物,选择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少量多餐喂养,每餐间隔2-3小时。可适量添加山药、山楂等助消化食材,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2、物理降温

家长需用温水擦拭孩子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禁止用酒精擦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温水浴。注意保持环境通风,衣着宽松透气。

3、补充水分

积食发烧易导致脱水,家长应每半小时给孩子饮用少量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情况,若4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适量给予苹果汁等含电解质饮品。

4、腹部按摩

沿脐周顺时针轻柔按摩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帮助促进肠蠕动。按摩前家长需搓热双手,力度以孩子不抗拒为宜。配合热敷效果更佳,但需避开进食后1小时内。

5、遵医嘱用药

若持续发热或伴随呕吐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退热,或健胃消食片助消化。禁止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止泻药物。

积食发烧期间需保持孩子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恢复期逐渐增加南瓜、胡萝卜等易消化食材,培养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每日记录体温与排便情况,若发热超过24小时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控制零食摄入量,定期进行小儿推拿保健。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积食肚子疼怎么缓解?

小儿积食肚子疼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热敷、适量运动和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积食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食物过敏或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食用山楂、陈皮等有助于消化的食材,但需注意食物过敏风险。

2、腹部按摩

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积食排出。家长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饭后立即按摩。

3、热敷

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于腹部,每次10-15分钟。热敷可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热敷时家长需测试温度,防止烫伤。

4、适量运动

鼓励孩子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运动能刺激肠道蠕动,但需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家长需陪同监护,防止跌倒或过度疲劳。

5、遵医嘱用药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药物。这些药物适用于饮食积滞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不可自行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

日常需培养孩子规律饮食习惯,避免睡前进食。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如出现呕吐、发热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保持饮食清淡,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护肠道菌群平衡。鼓励孩子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家长需耐心引导,避免因进食问题责骂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儿童积食咳嗽的症状?

儿童积食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口臭等症状,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呼吸道刺激等因素有关。积食咳嗽通常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胃肠积热、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当

儿童过量进食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导致积食,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引发咳嗽。症状常伴随嗳气、反酸,腹部触诊可发现胀满。建议家长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及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药物。

2、脾胃虚弱

先天脾胃功能不足或长期饮食失调可能导致消化能力下降,食物滞留产生内热引发咳嗽。这类儿童多伴有面色萎黄、大便溏稀。家长需注意少食多餐,适当食用山药、小米等健脾食材。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醒脾养儿颗粒、婴儿健脾散、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

3、胃肠积热

积食化热可导致肺胃热盛,表现为咳嗽痰黄、口渴喜饮、手足心热。舌苔常厚腻发黄,可能伴随夜间哭闹。建议保持室内通风,增加水分摄入。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颗粒等清热消积药物。

4、呼吸道感染

积食可能降低免疫力,继发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加重、发热等症状。听诊可闻及痰鸣音或哮鸣音。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排查感染。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

5、过敏反应

部分儿童对特定食物过敏,进食后除消化道症状外还可引发过敏性咳嗽,表现为阵发性干咳、眼鼻瘙痒。家长应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避免接触可疑食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布地奈德混悬液等抗过敏药物。

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咳嗽特点及伴随症状,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进食速度与总量。每日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胃肠蠕动,避免饭后立即平卧。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表现,须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夜间咳嗽明显时可适当抬高床头,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缓解症状。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低血压 脊髓损伤 成骨细胞瘤 恶性淋巴瘤 骨巨细胞瘤 肩手综合征 面神经损伤 呼吸性碱中毒 颈外静脉损伤 胫前动脉损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