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病科 > 骨质疏松

骨折会不会导致骨质疏松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绝经后骨质疏松如何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补充、抗骨吸收药物、雌激素替代疗法、运动干预等方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通常由雌激素水平下降、钙吸收减少、骨代谢失衡、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钙剂补充: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绝经后女性钙流失加快,需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钙质。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可通过牛奶、豆制品、钙片如碳酸钙片,每日500mg等方式补充。钙剂补充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进展。

2、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合成能力下降,建议每日补充800-1000IU维生素D,可通过鱼肝油、维生素D3胶囊如骨化三醇软胶囊,每日0.25μg等方式补充。适量日晒也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

3、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常用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片每周70mg、利塞膦酸钠片每周35mg。这类药物需空腹服用,服药后保持直立30分钟,以避免食管刺激。

4、雌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有效预防骨量丢失,常用药物包括结合雌激素片每日0.3-0.625mg、雌二醇贴片每周更换一次。治疗前需评估乳腺癌、血栓等风险,严格遵医嘱使用。

5、运动干预:负重运动可刺激骨形成,增强骨骼强度。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每次30-60分钟。运动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或跌倒风险。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骨代谢,提高生活质量。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日常护理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预防跌倒等方面。建议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坚果等;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骨折风险。居家环境中应安装防滑垫、扶手等设施,减少跌倒可能性。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老人骨质疏松补什么?

老人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维生素D、蛋白质、镁、维生素K等方式补充。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流失、维生素D缺乏、蛋白质摄入不足、镁缺乏、维生素K不足等原因引起。

1、钙剂: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老年人因钙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出现钙流失。每日补充1000-1200毫克钙剂,如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预防骨折。

2、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减弱。每日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如维生素D3滴剂或胶囊,可提高钙的吸收效率,减少骨质疏松风险。

3、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基质合成。每日摄入1.0-1.2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类、豆类,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4、镁:镁参与骨骼代谢,老年人镁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密度。每日补充310-420毫克镁,如镁片或富含镁的食物如坚果、全谷物,可促进骨骼矿化,增强骨骼强度。

5、维生素K:维生素K有助于骨钙素的活化,老年人维生素K缺乏会影响骨骼代谢。每日补充90-120微克维生素K,如维生素K2补充剂或绿叶蔬菜,可促进骨骼健康,减少骨折风险。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饮食护理应注重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蛋白质、镁、维生素K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坚果、绿叶蔬菜等。同时,适量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钙吸收和骨骼健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调整补充方案,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老年骨质疏松特点?

老年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其特点包括骨密度显著下降、骨小梁变薄、骨皮质变薄、骨强度降低、骨折易发性增加。

1、骨密度下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水平,这与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钙吸收减少等因素有关。日常可通过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减缓骨密度下降。

2、骨小梁变薄:骨小梁是骨骼内部的支撑结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小梁变薄,导致骨骼承重能力下降。饮食中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配合适度的抗阻训练,有助于维持骨小梁健康。

3、骨皮质变薄:骨皮质是骨骼外层的坚硬部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皮质变薄,骨骼更容易发生骨折。避免剧烈运动和跌倒,日常可通过太极、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骨骼稳定性。

4、骨强度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强度显著降低,骨骼变得脆弱。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如鱼、肉、坚果等,配合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骨强度。

5、骨折易发性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骨折。日常应注意防滑防摔,家中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减少骨折发生的可能性。

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饮食上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奶酪、鱼类等;运动上可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如散步、游泳、哑铃训练等;生活习惯上应避免吸烟、饮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问题。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老人骨质疏松挂什么科?

老人骨质疏松可挂骨科或内分泌科,具体科室选择可根据症状和检查需求决定。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骼脆弱,易发生骨折。骨科医生擅长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和骨折处理;内分泌科医生则关注激素水平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尤其是与钙磷代谢相关的疾病。如果患者已出现骨折或骨骼疼痛,建议优先选择骨科;若需排查内分泌相关病因,如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或维生素D缺乏,可考虑内分泌科。部分医院还设有骨质疏松专科,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服务。

1、骨科:骨科是诊断和治疗骨骼疾病的主要科室,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骨折风险,骨科医生可通过X光、骨密度检查等手段评估骨骼健康状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若患者已发生骨折,骨科医生还可进行复位、固定等处理。

2、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内分泌科医生可排查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维生素D缺乏等病因,并通过激素调节改善骨代谢。患者可进行血液检查,评估钙、磷、维生素D等指标,医生会根据结果开具相应的药物或补充剂。

3、骨质疏松专科:部分大型医院设有骨质疏松专科,提供从诊断到治疗的一站式服务。专科医生结合骨科和内分泌科的专业知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指导和运动建议,帮助患者延缓病情进展。

4、影像学检查:骨质疏松的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如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骨密度,X光检查评估骨骼结构。这些检查通常由影像科医生完成,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5、营养与运动: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仅依赖药物,还需结合营养和运动干预。患者应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

老人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除了药物治疗和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的营养补充和运动锻炼同样重要。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并避免高盐、高糖饮食。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同时,定期复查骨密度,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骨质疏松的好发群体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好发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绝经后女性、长期缺乏运动者、营养不良者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群。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骨代谢减缓,骨骼变得脆弱,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并通过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骨骼健康。

2、绝经后女性: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减弱,导致骨量流失加快。绝经后女性应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3、长期缺乏运动者: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缺乏运动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建议久坐人群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或力量训练,以促进骨骼健康。

4、营养不良者: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健康。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必要时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5、慢性疾病患者: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关注骨骼健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预防骨质疏松需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饮食上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运动方面应坚持规律锻炼,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方式。生活习惯上应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风险。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淋巴管炎 脑结核瘤 慢性附件炎 甲状舌管瘘 慢性蝶窦炎 混合型颈椎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