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征兆?
1出血因凝血因子大量被消耗,血小板减少及继发纤溶亢进,发生出血,常见皮肤瘀点,瘀斑,脐部渗血,穿刺点渗血,严重者出现消化道,泌尿道,肺出血等全身广泛出血。2休克由于微循环广泛血栓形成,通路受阻,发生循环障碍,出现休克。3栓塞由于微循环广泛血栓形成,受累脏器发生缺氧缺血损伤,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4溶血因红细胞变形受损,发生微血管病性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发热。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有关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措施是什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来进行。各种感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疟原虫等,可以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所以,当发生这些感染的时候,需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组织损伤如严重的外伤或者挤压伤、颅脑损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可以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所以当存在组织损伤的时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此外,免疫性疾病、新生儿疾病和恶性肿瘤,也可以诱发本病的发生。早期处理,比如应用呼吸机支持、及时手术等可以避免本病的发生。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不是基因问题?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基因遗传因素没有关系。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不同疾病,导致的全身血管内凝血系统被激活,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患儿以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器官功能紊乱、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纤维蛋白溶解、出血、休克为主要表现,多数表现为全身性的症状,早期发现可以干预减少死亡率。新生儿期的感染、窒息、早产儿、硬肿症等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DIC,影响了凝血功能。凝血状态不一,在疾病早期出现微循环障碍,微循环血栓形成导致回流血量减少,器官的灌注不足影响到各个器官的功能,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微循环。后期是消耗性低凝期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出血、溶血。
梁卫娜
住院医师
石家庄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产科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影响视力吗?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不会影响视力。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的血管内凝血系统被激活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是以弥散性细胞内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后期形成消耗性低凝、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出血为主要倾向。在疾病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会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都不足,会加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进入消耗性低凝期,出现各种部位的出血,穿刺部位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严重的会出现肺出血、脑室内出血,还会出现血管内溶血。在病情的早期处于高凝状态,可以用肝素来阻断血液内凝血的发展。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有什么并发症?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疾病早期可以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高凝状态后期出现出血的表现。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全身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可以见于多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循环中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器官功能紊乱,可以出现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或者继发的纤溶蛋白溶解。因此,出现休克和出血两种症状为主要表现,疾病后期可以出现出血,表现为皮肤瘀斑、脐带残端渗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在高凝期血管内广泛性血栓形成,使各个脏器缺氧、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坏死。要在疾病早期发现给予抗凝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