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可否用激素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溃疡性结肠炎的注意事项?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整、药物规范使用、情绪管理、定期复查及并发症预防。该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临床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

1、饮食调整

选择低渣、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急性发作期需暂时禁食生冷蔬果,缓解期可逐步添加煮熟的胡萝卜、南瓜等低纤维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乳制品摄入,减少肠道负担。每日少量多餐,保持热量与蛋白质供给,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2、药物规范

严格遵医嘱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重症需配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不可自行增减药量,长期用药者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若出现便血加重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生物制剂使用者需警惕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前需咨询

3、情绪管理

焦虑抑郁可能诱发病情反复,可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训练缓解压力。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心理支持,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排便症状。睡眠不足会加重炎症反应,保证每日7小时以上优质睡眠。

4、定期复查

每3-6个月进行肠镜及粪便钙卫蛋白检测,评估黏膜愈合情况。长期患病者需每年做结肠癌筛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可帮助监测活动度。记录每日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

5、并发症预防

警惕中毒性巨结肠表现为腹胀高热,需立即急诊处理。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剂和叶酸,骨质疏松者增加钙质摄入。保持肛周清洁预防皮肤糜烂,腹泻后使用温水清洗,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戒烟戒酒,注意腹部保暖。外出时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和清洁用品,选择靠近卫生间的座位。妊娠期患者应提前与消化科、产科医生共同制定管理方案。通过持续规范的疾病管理,多数患者可维持长期缓解状态,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溃疡性结肠炎会发烧吗?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发热通常与疾病活动度、感染或并发症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发热可能由肠道炎症加重、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药物反应等因素引起。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8摄氏度以下,与肠道黏膜广泛炎症反应相关。炎症因子释放入血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此时发热往往伴随腹痛加重、排便次数增多。疾病稳定期患者通常无发热表现,若出现需警惕感染可能。

部分中重度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多提示存在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时肠道细菌毒素入血,或肠穿孔导致腹腔感染,都可能引发寒战高热。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若出现持续发热,需考虑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机会性感染。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粪便培养等。治疗需针对病因,活动期患者可调整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剂量,合并感染者需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日常需注意记录体温变化,保持肛周清洁,选择低渣高蛋白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的好处?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灌肠治疗有助于缓解局部炎症、促进黏膜修复。灌肠治疗的优势主要有药物直达病灶、减少全身副作用、改善排便功能、降低复发概率、提高生活质量。

1、药物直达病灶

灌肠可将药物直接送达结肠病变部位,使病变肠段获得更高浓度药效。常用灌肠药物如美沙拉秦混悬液能在肠道形成保护膜,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黏膜充血水肿。局部给药可避免口服药物经肝脏代谢的首过效应,提升生物利用度。

2、减少全身副作用

灌肠治疗通过直肠给药途径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全身吸收量。以氢化可的松灌肠液为例,其系统性副作用发生率较口服制剂明显减少,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等对激素敏感人群。局部用药对肾上腺轴抑制轻微,长期使用安全性更优。

3、改善排便功能

灌肠液中的润滑成分可软化粪便,缓解里急后重症状。含利多卡因的灌肠剂能阻断肠黏膜神经传导,减轻排便疼痛。规律灌肠还能帮助重建肠道排便反射,特别适用于左半结肠炎伴排便障碍患者。

4、降低复发概率

维持期灌肠治疗能持续抑制肠道免疫异常反应。研究显示美沙拉秦灌肠剂维持治疗可使缓解期延长。灌肠形成的药物储库效应可缓慢释放活性成分,保持肠黏膜药物浓度稳定,预防炎症反复发作。

5、提高生活质量

灌肠操作简便易学,患者可居家完成治疗,减少住院频次。症状控制后患者饮食限制减少,营养状况改善。夜间灌肠不影响日间工作,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减轻心理负担。

灌肠治疗期间需选择适宜温度的药液,灌肠后保持左侧卧位促进药物保留。建议搭配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根据病情调整灌肠频率。合并肛周病变或肠穿孔高风险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灌肠治疗。维持治疗阶段可联合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增强治疗效果。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溃疡性结肠炎的合理用药?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药物选择需结合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常用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生物靶向药物、抗生素五类。

一、氨基水杨酸制剂

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发挥作用。美沙拉嗪对直肠和左半结肠病变效果显著,常见剂型包括肠溶片和栓剂。柳氮磺吡啶需警惕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常规。这类药物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黏膜层的活动期患者。

二、激素类药物

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适用于中重度急性发作患者,能快速控制肠道炎症。短期使用可改善腹泻、便血等症状,长期应用需注意骨质疏松和血糖升高风险。静脉用甲强龙常用于重症患者的冲击治疗,症状缓解后需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导致反跳。

三、免疫调节剂

硫唑嘌呤和环孢素适用于激素依赖或无效的慢性活动性患者。硫唑嘌呤需定期检测肝功能,起效时间较慢但维持缓解效果较好。环孢素可用于重症抢救治疗,但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复发,用药期间需预防机会性感染。

四、生物靶向药物

英夫利西单抗等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能特异性阻断炎症通路。需警惕结核复发等不良反应,用药前需筛查潜伏感染。新型整合素抑制剂可选择性阻断淋巴细胞迁移,对激素难治性病例具有较好效果。

五、抗生素

甲硝唑和环丙沙星适用于合并感染或并发症患者,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长期使用需注意周围神经病变等副作用,通常不作为常规治疗药物。对于合并肛周病变或中毒性巨结肠患者,抗生素可辅助控制继发感染。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期间需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规律复查结肠镜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可评估黏膜愈合情况。心理疏导和压力管理对改善病情复发有积极意义,建议通过适度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大量便血时应立即就医。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怎样根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整、心理干预和定期监测等方式控制病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病因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环境刺激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手段。轻中度患者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抑制肠道炎症,急性发作期需配合泼尼松片缓解症状。对于激素依赖或无效者,可考虑使用硫唑嘌呤片调节免疫。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适用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手术治疗

当出现大出血、肠穿孔或癌变等并发症时需行全结肠切除术。对于病变范围局限者可采用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需长期随访。手术虽能去除病灶但可能引发短肠综合征等后遗症,术前需充分评估营养状况。术后需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预防贫血。

3、饮食调整

急性期应选择低渣饮食,避免牛奶等可能加重腹泻的食物。缓解期可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蒸煮的胡萝卜和南瓜。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平衡,但避免含乳糖的益生菌制品。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肠内营养支持。

4、心理干预

焦虑抑郁可能诱发病情反复,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正念减压训练可降低应激反应,团体心理辅导能增强治疗信心。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排便症状,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睡眠障碍患者可进行睡眠卫生指导,必要时短期使用镇静药物。

5、定期监测

每3-6个月需进行结肠镜检查评估黏膜愈合情况。长期患病者应每年做染色内镜筛查异型增生。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炎症活动度。儿童患者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育龄期女性要评估妊娠风险。疫苗接种前需咨询医生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日常记录排便情况和饮食反应,外出时备好应急药物。选择棉质内衣减少皮肤刺激,便后使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腹痛。出现发热或便血加重时需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腹膜炎 淋巴水肿 神经鞘瘤 食管囊肿 病毒性咽炎 肺诺卡菌病 肱骨头骨折 结缔组织病 薄基底膜肾病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