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宫颈癌

接种宫颈癌疫苗前做哪些检查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儿可以异地接种疫苗吗?

婴儿一般可以异地接种疫苗,但需提前确认接种点资质与疫苗库存情况。异地接种疫苗需携带预防接种证,并遵守当地免疫规划程序,部分特殊疫苗可能存在区域供应差异。

婴儿异地接种疫苗的核心在于确保疫苗种类、接种程序与户籍地一致。我国免疫规划疫苗实行全国统一管理,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一类疫苗,各地接种单位均可提供标准化服务。家长需通过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异地接种点资质,提前预约并核实疫苗批号信息。流动儿童享有与本地儿童同等的接种权利,但部分二类自费疫苗可能因地区采购政策不同存在剂型差异。

特殊情况下异地接种可能受限,如狂犬病疫苗等需连续多剂接种的疫苗,建议尽量在同一机构完成全程接种。部分省份对接种间隔时间、补种规则有细微差异,跨省接种时需与两地疾控部门沟通确认。早产儿、免疫功能异常婴儿的接种方案需由专科医生评估,异地接种前应携带完整健康档案。

建议家长在异地接种前通过电话或网络平台确认接种点服务时间,避免因节假日或库存问题延误接种。接种后需妥善保管接种凭证,及时在预防接种证上登记信息,以便后续接种或入学查验。若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常见不良反应,可向现居住地接种单位咨询处理方案。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新生儿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新生儿疫苗接种需注意接种时间、禁忌证、不良反应观察、接种后护理及特殊情况处理。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家长应严格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带新生儿接种疫苗。

1、接种时间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乙肝疫苗需按0、1、6月程序完成三针接种。其他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需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早产儿需按纠正月龄接种,低体重儿需评估后决定接种时间。

2、禁忌证

严重过敏体质、免疫缺陷病、急性发热性疾病期间应暂缓接种。接种前需告知医生新生儿健康状况,如早产、低体重、黄疸等情况。对疫苗成分过敏或既往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禁止接种同类疫苗。

3、不良反应观察

接种后需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注意有无过敏性休克等急性反应。回家后观察接种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监测体温变化。轻微发热、局部红肿属正常反应,持续高热、异常哭闹需及时就医。

4、接种后护理

接种当天避免洗澡,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母乳喂养可继续,无需特殊忌口。出现发热可适当减少衣物,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避免揉搓接种部位,防止继发感染。

5、特殊情况处理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需个体化评估接种方案。免疫缺陷患儿需咨询专科接种后出现惊厥、持续高热等严重反应需立即就医。疫情期间需做好防护,错峰接种。

家长需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按时带新生儿接种疫苗。接种前测量体温,选择新生儿状态良好时接种。接种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喂养。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定期体检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相应传染病。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接种疫苗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多数为轻微且短暂,极少数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疫苗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红肿、发热、乏力、头痛、过敏反应等。

1、局部红肿

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硬结,通常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1-3天可自行缓解。局部红肿是机体对疫苗成分的正常免疫反应,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抓挠或热敷即可。若红肿范围超过5厘米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2、发热

部分人群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3-38.5℃之间,通常持续1-2天。发热期间建议多饮水、适当休息,一般无须使用退热药。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寒战、抽搐等症状,需警惕其他感染可能,应尽快就医。

3、乏力

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短暂性疲劳、肌肉酸痛等全身反应,与免疫系统激活有关。症状多在48小时内自行消失,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乏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需进一步检查。

4、头痛

少数接种者可能出现轻度头痛,通常与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可通过休息、补充水分缓解,一般无须服用止痛药物。若头痛剧烈或伴随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需排除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5、过敏反应

极少数人可能对疫苗成分过敏,表现为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速发型超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接种点均配备急救设备。既往有疫苗过敏史者需提前告知接种后应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后建议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体温变化,适量增加饮水。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疫苗免疫效果。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症状在2-3天内自行消退,无须过度担忧。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接种疫苗后发烧怎么办?

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疫苗后发热通常由免疫反应、疫苗成分刺激、个体差异、潜在感染、接种操作等因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保持室温适宜,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优先选择物理降温,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加重代谢负担。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儿童可适当给予稀释果汁补充电解质。

3、观察症状

监测体温变化频率,每2-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注意是否伴随皮疹、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普通疫苗反应发热多持续1-2天,若72小时后仍无缓解需警惕其他病因。

4、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用药后需观察出汗情况及体温下降幅度,避免短时间内重复给药。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模糊、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接种部位红肿扩散或化脓需排查感染。有基础疾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及婴幼儿出现发热应尽早医疗评估。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水果。发热期间密切监测精神状态,老人和婴幼儿需特别注意脱水征兆。多数疫苗相关发热具有自限性,若伴随其他系统症状或超敏反应表现需急诊处理。日常可记录疫苗批号与接种时间以备后续医疗参考。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孩疫苗接种的时间?

儿童疫苗接种时间需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安排,主要分为出生时、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6月龄、8月龄、18月龄、2岁、3岁、4岁、6岁等阶段。

1、出生时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剂。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接种部位通常为左上臂三角肌处。乙肝疫苗需完成三剂全程接种,首剂在出生时接种,后续两剂分别在1月龄和6月龄接种。

2、1月龄

此阶段需接种乙肝疫苗第二剂。乙肝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若首剂接种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暂缓接种并咨询

3、2月龄

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剂和百白破疫苗第一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剂型。百白破疫苗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

4、3月龄

需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剂和百白破疫苗第二剂接种。此时可同时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第一剂。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通常2-3天内自行缓解。

5、4月龄

此阶段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剂和百白破疫苗第三剂。部分地区的免疫规划程序还包括轮状病毒疫苗口服。早产儿需按纠正月龄计算接种时间。

儿童疫苗接种需严格遵循免疫规划程序,家长应妥善保管接种证并按时预约。接种前需如实告知医生儿童健康状况,接种后留观30分钟。若出现高热不退、抽搐等严重反应,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不同疫苗之间需间隔一定时间,联合疫苗可减少接种次数。特殊健康状况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接种方案。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热门标签

痱子 幻觉 水痘 颞骨骨折 疱疹样皮炎 费尔蒂综合征 胫前动脉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