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小儿急诊科

高热惊厥如何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高热惊厥后遗症有哪些?

高热惊厥后遗症主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癫痫发作、行为异常及学习能力下降。高热惊厥通常由感染性疾病引发,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多数预后良好,但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1、认知功能障碍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异常。这与惊厥时脑细胞短暂缺氧有关,尤其易发生在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或24小时内多次发作的情况。轻度认知障碍可通过认知训练改善,严重者需神经康复干预。

2、运动障碍

持续高热惊厥可能导致基底节区损伤,引发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等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动作笨拙、行走不稳,需通过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恢复。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3、癫痫发作

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后续发生癫痫的概率增高,尤其是存在家族史或脑电图异常者。常见类型包括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和局灶性发作,需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控制。

4、行为异常

部分患儿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攻击行为或多动症状,可能与颞叶海马区损伤有关。行为矫正治疗结合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症状,严重病例需使用阿立哌唑等精神类药物干预。

5、学习能力下降

长期反复惊厥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和学业表现,表现为阅读困难、计算能力低下。需通过个性化教育计划和神经心理评估制定干预方案,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学习障碍康复训练。

对于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应定期进行发育评估,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避免过度疲劳。建议每3-6个月复查脑电图,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日常注意预防感染,发热时及时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适当补充锌、维生素B族等神经营养素,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和光声刺激。若出现异常肢体抽动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排查癫痫发作。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宝宝高热惊厥的表现?

宝宝高热惊厥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通常伴随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主要与体温骤升、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家族遗传史、感染性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1. 突发性抽搐

抽搐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四肢对称性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时患儿可能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部分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种抽搐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体温急剧升高是常见诱因。

2. 意识障碍

发作期间患儿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呼唤或拍打不能唤醒。意识丧失通常伴随抽搐开始,抽搐停止后逐渐恢复。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短暂嗜睡或烦躁,属于发作后正常现象。

3. 眼部症状

典型表现为眼球上翻固定或向一侧凝视,瞳孔可能扩大。部分患儿伴随眼睑颤动或眨眼动作。这些症状反映大脑皮层及脑干功能暂时性紊乱,通常随抽搐结束而消失。

4. 体温异常

发作时体温多超过39摄氏度,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等发热性疾病初期。体温上升速度比绝对值更重要,24小时内体温骤升1摄氏度以上时风险显著增加。

5. 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会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暂停等缺氧表现,少数可能呕吐或咬伤舌头。发作后常有短暂乏力、哭闹,但神经系统检查无持续异常。若出现单侧肢体抽搐或发作超过15分钟需警惕复杂性惊厥。

家长发现宝宝高热惊厥时应保持镇定,将患儿侧卧防止窒息,松开衣领记录发作时间,禁止掐人中或塞物品入口。惊厥停止后及时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日常需注意监测体温,发热时适当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电解质。有惊厥史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备用地西泮栓剂等急救药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预防接种可降低感染相关惊厥风险,保证充足睡眠也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高热惊厥用什么药好?

高热惊厥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温骤升时突发全身抽搐,需立即就医处理。

一、地西泮

地西泮属于苯二氮䓬类镇静药,能快速控制惊厥发作。该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作用,降低神经元兴奋性。适用于急性发作期的紧急处理,但可能引起嗜睡、肌无力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监护下使用。

二、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为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具有抗惊厥和镇静作用。其通过延长氯离子通道开放时间抑制神经兴奋,常用于预防惊厥复发。肝功能异常者慎用,长期使用需监测血药浓度。

三、水合氯醛

水合氯醛是传统镇静催眠药,对高热惊厥有缓解作用。该药在体内代谢为三氯乙醇产生中枢抑制作用,适用于不能耐受其他镇静药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四、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虽然不直接治疗惊厥,但可缓解发热症状。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儿童应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

五、布洛芬

布洛芬是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退热和消炎作用。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致热物质生成,适用于高热伴随炎症的情况。胃肠功能较弱者建议与食物同服,避免空腹使用。

发生高热惊厥时应立即让患儿侧卧防止窒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退热期间可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但禁止使用酒精。惊厥停止后仍需就医排查脑膜炎、癫痫等潜在疾病。日常需注意预防感染,接种疫苗,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及时使用退热药。家长应学习急救措施,避免发作时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儿高热惊厥首选药物?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症状。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与体温骤升导致大脑异常放电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1、地西泮注射液

地西泮注射液属于苯二氮䓬类镇静药,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作用快速终止惊厥发作。该药起效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控制症状。使用后需监测患儿呼吸及意识状态,避免与其他中枢抑制剂联用。

2、咪达唑仑注射液

咪达唑仑注射液为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其特点是起效快、代谢迅速,特别适用于儿童惊厥紧急处理。用药期间需警惕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禁用于重症肌无力患儿。

3、苯巴比妥钠注射液

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属于长效巴比妥类药物,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兴奋。该药多用于预防惊厥复发或地西泮控制不佳时的二线用药。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须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

4、水合氯醛溶液

水合氯醛溶液为传统镇静催眠药,通过胃肠道吸收产生中枢抑制作用。该药适用于无法静脉给药时的替代方案,但可能引起胃肠道刺激。使用时应稀释后灌肠给药,避免重复大剂量使用。

5、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作为辅助退热药物,可通过直肠给药降低体温。虽然不能直接终止惊厥,但能缓解发热诱因。使用时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联用导致肝损伤。

家长发现孩子高热惊厥时,应立即让患儿侧卧防止窒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并及时送医。惊厥停止后需积极寻找发热原因,如病毒性感冒、幼儿急疹等常见诱因。日常应注意预防感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及时物理降温,避免体温骤升诱发惊厥。发作频繁的患儿可遵医嘱预防性用药,定期随访脑电图检查。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处理?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需立即采取侧卧位、清理呼吸道、物理降温等急救措施。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主要与体温骤升、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急救处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意外伤害、记录发作时长、及时就医等关键步骤。

1、侧卧防窒息

将患儿置于平坦安全处,采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避免气道受压。禁止强行按压肢体或撬开牙关,防止误吸呕吐物或咬伤舌头。观察口腔有无分泌物,必要时用软布清理口鼻异物。

2、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可配合退热贴敷额头,室内保持通风。禁止捂汗退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3、记录发作特征

记录惊厥开始时间、持续时长、肢体抽搐形式及意识状态。多数单纯性高热惊厥在5分钟内自行缓解,若持续超过10分钟或反复发作,需警惕复杂性惊厥可能。拍摄视频记录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4、防止二次伤害

移开周围尖锐物品,在硬板床或地垫上操作,避免跌落或碰撞。发作期间禁止喂食喂水,待完全清醒后少量饮用温水。抽搐停止后可能出现短暂嗜睡,需持续观察呼吸和面色变化。

5、及时医疗干预

首次发作、年龄小于12个月或伴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排除脑炎等疾病。复杂性惊厥需急诊使用地西泮等抗惊厥药物。既往有惊厥史的患儿发热时需提前预防性用药。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掌握体温监测技巧,发热期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建议家庭常备电子体温计、退热药及急救联系电话卡。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感染性发热疾病,定期儿童保健有助于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异常。发作缓解后需儿科随访评估脑电图等检查,排除癫痫等潜在疾病。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痱子 幻觉 水痘 颞骨骨折 疱疹样皮炎 费尔蒂综合征 胫前动脉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