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科

肱骨内上髁骨折损伤的神经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肱骨内上髁骨折怎么治疗?

肱骨内上髁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方式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专业医生手法操作将骨折端复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情况,避免过早活动导致移位。固定解除后需逐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移位明显的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手术采用肘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后用克氏针、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术后早期需悬吊保护,2周后开始被动活动训练,6-8周后根据愈合情况逐步负重。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愈合,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肿胀,阿仑膦酸钠片预防骨质疏松。急性期可配合七叶皂苷钠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系统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等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配合超声波、蜡疗等物理治疗。中期加入弹力带抗阻训练,后期逐步恢复力量训练。训练强度需根据骨折愈合程度循序渐进。

5、中医理疗

恢复期可配合中药熏洗、针灸等疗法。选用红花、伸筋草等药材煎汤熏洗患处,能舒筋活络。针灸取曲池、手三里等穴位,配合艾灸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理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烫伤或过度刺激。

骨折愈合期间应保持高钙饮食,适量摄入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富含钙质食物。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骼愈合的不良习惯。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忌暴力活动或过早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肿胀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跌倒,运动时做好防护措施,中老年人群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日常护理?

肱骨内上髁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疼痛管理、功能锻炼、饮食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方式护理。

1、制动固定

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肘关节4-6周,保持前臂中立位。固定期间避免提重物或扭转动作,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每周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固定松动、皮肤压迫需及时调整。

2、疼痛管理

急性期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冰敷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间隔2小时以上。慢性期可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缓解肌肉痉挛,注意避免热敷过早导致肿胀加重。

3、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从被动屈伸练习开始,使用健侧辅助完成30度范围内活动。2周后增加握力球训练和前臂旋前旋后动作,逐步过渡到抗阻练习。康复全程遵循无痛原则,单次训练不超过15分钟。

4、饮食调整

每日补充500ml牛奶或酸奶,搭配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多食用鲫鱼豆腐汤、虾皮炒青菜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限制浓茶咖啡摄入,避免影响铁元素吸收延缓愈合。

5、心理支持

儿童患者可通过游戏方式指导康复训练,成人需疏导重返工作岗位的焦虑情绪。建立康复日记记录关节活动度进展,家属应协助完成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避免患肢二次受伤。

康复期间建议选择开襟衣物方便穿脱,沐浴时用防水套保护石膏。可进行健侧肢体有氧运动维持心肺功能,如原地踏步或单腿骑固定自行车。拆除固定后3个月内避免篮球、羽毛球等需要急停转向的运动,定期复查评估骨愈合强度。若出现关节僵硬持续不缓解,需考虑在康复科指导下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肱骨内上髁骨折有哪些并发症?

肱骨内上髁骨折可能引发肘关节功能障碍、尺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骨折不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1、肘关节功能障碍:

骨折后局部血肿机化或固定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关节僵硬。早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活动训练,后期配合热敷和关节松动术改善活动度。若出现持续性活动受限需考虑关节镜下松解术。

2、尺神经损伤:

骨折碎片移位或后期瘢痕压迫可能损伤尺神经,表现为小指麻木、手部精细动作障碍。轻度损伤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配合电刺激治疗,严重者需行神经探查减压术。

3、骨化性肌炎:

骨折周围软组织过度骨化多因早期暴力活动或反复损伤引起,导致肘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急性期需制动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成熟期影响功能时考虑手术切除异位骨化组织。

4、骨折不愈合:

固定不牢或局部血供不足可能导致骨折端纤维连接,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和异常活动。需通过植骨内固定术促进愈合,术后配合冲击波治疗改善局部微循环。

5、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面复位不良或长期应力异常会加速软骨磨损,出现活动时摩擦感和晨僵。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症状,晚期严重畸形需行关节成形术。

康复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骨愈合,如鱼肉、豆制品,每日补充500毫升牛奶。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6周内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出现手指发绀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可进行握力球训练维持前臂肌力,水温40℃左右的热敷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有助于缓解僵硬。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预防肱骨内上髁骨折最有效的方法?

预防肱骨内上髁骨折最有效的方法包括加强肌肉锻炼、规范运动姿势、佩戴防护装备、避免过度疲劳以及定期骨密度检测。

1、加强肌肉锻炼:

强化前臂屈肌群和腕部肌群能有效分散肘关节受力。可通过握力器训练、哑铃腕屈伸等抗阻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每周3-4次,每次15-20分钟。肌肉力量提升后能缓冲外力冲击,降低骨折风险。

2、规范运动姿势:

投掷类运动时保持肘关节微屈,避免过度外翻动作。高尔夫、网球等运动需专业教练指导发力技巧,错误姿势会导致肱骨内上髁承受异常剪切力。运动前充分热身能提高关节协调性。

3、佩戴防护装备:

高风险运动时应使用肘关节护具,选择带有硬质外壳和缓冲层的专业护肘。护具能限制关节异常活动范围,分散冲击力。骑行、滑冰等运动也建议佩戴,尤其骨质疏松人群更需防护。

4、避免过度疲劳:

重复性肘部动作易导致微小损伤积累,如长时间粉刷、锤击等劳动应每30分钟休息。运动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单日训练量增幅不超过10%,肌肉疲劳会降低关节稳定性。

5、定期骨密度检测: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双能X线吸收测定,骨质疏松患者需遵医嘱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骨密度T值低于-2.5时,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应避免高风险活动并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

日常饮食需保证每日800-1000毫克钙摄入,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规律进行太极拳、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可改善骨骼血供。冬季注意关节保暖,避免突然发力动作。出现肘部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应力性骨折可能。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得了肱骨内上髁骨折会有哪些症状?

肱骨内上髁骨折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内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神经损伤。典型症状包括局部压痛、淤血、肘关节功能障碍、尺神经麻痹及骨折端异常活动。

1、局部压痛:

骨折发生后,肘关节内侧会出现明显压痛,触碰或按压时疼痛加剧。压痛点多集中在肱骨内上髁部位,可能伴有皮下组织张力增高。早期可通过冰敷缓解疼痛,后期需石膏固定促进愈合。

2、淤血肿胀:

骨折导致毛细血管破裂,48小时内肘内侧会出现进行性肿胀和皮肤淤青。肿胀可能蔓延至前臂,严重时影响手指血液循环。急性期应抬高患肢并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3、关节功能障碍:

患者常出现屈肘和旋前动作受限,无法完成握拳、提物等日常动作。骨折移位可能导致肘关节稳定性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异常弹响。需通过支具固定维持关节位置。

4、尺神经麻痹:

约15%病例合并尺神经损伤,表现为小指和无名指麻木、手部精细动作障碍。这与骨折块移位压迫神经或血肿刺激有关。神经症状持续不缓解时需考虑手术探查减压。

5、骨折端异常活动:

严重移位性骨折可在皮下触及骨擦感,被动活动肘关节时可能出现异常骨摩擦音。这种情况多需手术复位内固定,避免畸形愈合影响关节功能。

骨折初期应严格制动并避免热敷,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握力球训练和肘关节屈伸练习,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日常避免患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手指苍白、感觉减退等血管神经症状需立即就医。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肛裂 皮炎 水痘肺炎 肾动静脉瘘 甲-髌综合症 产褥期乳腺炎 颈部交感神经损伤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