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短P-R间期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p-r间期缩短怎么回事?

P-R间期缩短可能由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加速传导、交感神经兴奋、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血液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方式诊断。

一、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是心脏存在异常传导通路导致的电生理异常,患者除P-R间期缩短外,常伴有delta波和QRS波增宽。该病可能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需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或胺碘酮终止心律失常,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根治异常通路。

二、房室结加速传导

房室结传导功能增强时会出现P-R间期缩短,常见于运动员或长期锻炼人群,属于生理性改变。若合并心悸症状,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控制心率,但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心电图即可。

三、交感神经兴奋

情绪紧张、剧烈运动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可能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引起短暂性P-R间期缩短。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窦性心动过速,去除诱因后多能自行恢复,必要时可短期服用稳心颗粒等中成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四、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降低会影响心肌细胞电活动,导致P-R间期缩短并可能引发室性早搏。轻度低钾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严重者需静脉补钾,同时治疗原发病因如腹泻或利尿剂使用过量。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加速房室传导,表现为P-R间期缩短伴窦性心动过速。确诊需检测游离T3、T4和TSH,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切除甲状腺,心率过快时可联合普萘洛尔控制症状。

发现P-R间期缩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限制咖啡因摄入,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橙子等水果,甲亢患者需控制碘摄入。定期复查心电图,若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及时就诊心内科,必要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估心律失常风险。未经医生指导不得擅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pr间期正常范围?

PR间期正常范围为120-200毫秒,主要受心率变化、房室传导功能、电解质水平、药物作用、自主神经调节等因素影响。

1、心率变化

心率增快时PR间期可能缩短,心率减慢时PR间期可能延长。运动或情绪激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房室结传导速度加快,PR间期可暂时性缩短。睡眠或静息状态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房室传导速度减慢,PR间期可能出现生理性延长。

2、房室传导功能

房室结传导能力直接影响PR间期长度。健康人群房室结存在递减传导特性,但不会出现文氏现象。若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等先天变异,PR间期可能突然跳跃式改变。老年人群房室结纤维化可导致PR间期渐进性延长。

3、电解质水平

血钾浓度异常对PR间期影响显著。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升高,房室传导速度减慢,PR间期延长可达300毫秒。低钾血症可能诱发房室结自律性增高,出现PR间期缩短伴心律失常。血钙浓度变化也会影响动作电位平台期时长。

4、药物作用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延长PR间期,治疗剂量下通常不超过220毫秒。地高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并抑制钠钾泵,可能造成PR间期进行性延长。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可延长房室结不应期,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5、自主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释放乙酰胆碱,激活钾通道使房室结细胞超极化,传导速度减慢。交感神经通过β1受体增强钙电流,加速房室传导。深呼吸试验时PR间期波动超过40毫秒提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适量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但剧烈运动可能引起一过性PR间期变化。饮食需保证钾、钙、镁等电解质平衡,服用影响心脏传导药物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若PR间期持续超过200毫秒或出现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应及时就诊心内科进行专业评估。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短p-r综合征有什么危害?

短P-R综合征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严重时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主要危害包括心悸发作、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结构改变、血栓栓塞风险及猝死可能性。

1、心悸发作:

短P-R综合征患者因房室传导异常,易出现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率常超过150次/分。这种快速心律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伴随胸闷、头晕等不适,频繁发作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2、血流动力学紊乱:

持续的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下降。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引发低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需紧急医疗干预。

3、心脏结构改变:

长期异常电活动可能引起心脏电重构,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房扩大、心室肥厚等结构性变化。这些改变可能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形成恶性循环,增加心力衰竭风险。

4、血栓栓塞风险:

合并心房颤动时,心房内血流淤滞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其中脑卒中发生率可达正常人群的5倍以上。

5、猝死可能性:

极少数患者可能恶化为心室颤动,这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虽然发生率低于1%,但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或遗传性心律失常病史者风险显著增高。

建议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估心律失常负荷,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兴奋性物质。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可增强心脏功能,饮食上注意补充镁、钾等电解质。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需立即就医,射频消融手术可根治多数典型病例。无症状者每年需复查心脏超声和运动负荷试验。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窦性心律pr间期缩短是什么病?

窦性心律PR间期缩短可能是预激综合征或短PR综合征的表现,属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PR间期缩短主要与房室结旁路传导加速、先天性传导异常、电解质紊乱、心肌炎、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

1、预激综合征:

心脏存在异常传导通路如肯特束,使电信号绕过房室结直接传导至心室,导致PR间期缩短。典型表现为突发心动过速,心电图可见delta波。治疗需根据症状选择射频消融术或药物控制。

2、短PR综合征:

房室结传导功能增强但无旁路存在,PR间期短于120毫秒。多数无临床症状,少数可能伴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反复发作者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或高钙血症可加速房室传导,造成PR间期缩短。常伴随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纠正电解质失衡后PR间期多能恢复正常。

4、心肌炎症:

心肌炎急性期可能因局部水肿影响传导系统,出现一过性PR间期缩短。多伴有胸痛、发热、心肌酶升高等表现。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抗感染及营养心肌治疗。

5、药物因素:

洋地黄类药物、交感神经兴奋剂等可缩短PR间期。通常伴有其他心电图改变如ST段压低。停药或减量后传导异常可逐渐恢复。

发现PR间期缩短应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无症状者建议每半年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及浓茶咖啡。出现心悸、晕厥需立即就诊,日常保持低盐饮食,适量补充镁、钾元素,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心脏电生理稳定。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P-R间期缩短见于什么病?

P-R间期缩短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如房室结传导加速、预激综合征、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等。

1、房室结传导加速:房室结传导加速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常见于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心脏传导速度加快导致P-R间期缩短。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休息和情绪调节即可。

2、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心脏传导异常,部分心房激动通过旁路提前下传至心室,导致P-R间期缩短。可能伴随心悸、胸痛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确诊,必要时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3、心肌炎: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炎症,可能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出现P-R间期缩短。患者常伴有发热、乏力、胸闷等症状,需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兴奋性增强,P-R间期缩短。患者可能伴有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需通过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治疗。

5、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或高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P-R间期缩短。患者可能伴有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需通过补充电解质或调整饮食进行纠正。

P-R间期缩短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上应均衡营养,适量摄入富含钾、钙的食物如香蕉、牛奶等。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心脏功能,必要时及时就医。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热门标签

膈疝 梅毒 烧伤 包皮包茎 罗阿丝虫病 病毒性胃肠炎 肠易激综合征 多发性大动脉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