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肺癌

肺癌血象有什么异常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血象高是怎么回事?

小孩血象高可能由感染、炎症反应、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影响、脱水等原因引起。血象高通常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感染

细菌感染是导致儿童血象升高的常见原因,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大肠杆菌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等。病毒感染初期也可能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增高。此时血常规除白细胞总数升高外,中性粒细胞比例往往明显增加。针对感染因素,需进行血培养、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病原体。治疗需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

2、炎症反应

非感染性炎症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这类疾病常伴有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需通过免疫学检查确诊。治疗需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严重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

3、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造血系统疾病可表现为白细胞异常增高,常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象改变。这类疾病需要通过骨髓穿刺进行确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能出现白细胞显著增高,需采用VDLP方案等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4、药物影响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可促进骨髓释放白细胞,导致血象增高。某些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也可能引起白细胞增多。这种情况通常在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

5、脱水

严重腹泻、呕吐导致的体液丢失会造成血液浓缩,表现为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假性升高。这种情况通过补液治疗纠正脱水状态后,血象可迅速恢复正常。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量、皮肤弹性等脱水体征。

发现儿童血象增高时,家长应记录发热等伴随症状,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需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血象持续异常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到儿科或血液科就诊,必要时进行骨髓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日常需注意手卫生,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孩子血象高必须输液吗?

孩子血象高不必须输液,是否需要输液需根据具体病情决定。血象高可能与感染、炎症反应、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孩子血象高是否需要输液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是导致血象高的常见原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血象高,若症状较轻且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可先口服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病毒感染引起的血象高通常无须使用抗生素,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

部分严重感染或特殊病原体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败血症等,孩子可能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拒食等症状,此时需考虑静脉输液治疗,以便快速控制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能导致血象异常,这类情况需专科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涉及化疗、输血等复杂治疗手段。

家长发现孩子血象高时无须过度紧张,但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饮食情况等。保证孩子充足休息,提供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退热药物,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输液治疗。血象恢复正常后仍建议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完全康复。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流感血象表现是什么?

流感患者的血象表现通常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后血象变化主要有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

1、白细胞减少

流感病毒感染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典型表现为发病初期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或轻度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明显减少。这种变化与病毒直接抑制骨髓造血及免疫系统激活有关。

2、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流感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机体免疫应答以淋巴细胞为主。血常规检查可见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绝对值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这种改变反映机体正在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对抗病毒感染。

3、中性粒细胞减少

流感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常降低,可能与病毒抑制骨髓粒细胞生成、中性粒细胞向感染部位迁移有关。严重病例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增加继发细菌感染风险。

4、血小板减少

部分流感患者会出现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有关。血小板减少程度通常较轻,极少引起出血症状,多数随病情好转自行恢复。

5、C反应蛋白升高

虽然C反应蛋白不属于血常规指标,但流感患者常伴有该指标轻度升高。这反映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升高程度通常低于细菌感染,可用于辅助鉴别诊断。

流感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汤类,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左右可缓解呼吸道不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孩子血象高是怎么回事?

孩子血象高可能由感染、炎症反应、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影响、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血象高通常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具体原因。

1、感染

细菌感染是儿童血象升高的常见原因,如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尿路感染等。此时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能伴随发热、咳嗽等症状。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家长需观察孩子有无局部红肿、排尿异常等表现,及时进行血常规复查。

2、炎症反应

非感染性炎症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白细胞升高。这类情况常伴有持续发热、皮疹、关节肿痛等特征性表现。家长需注意记录症状持续时间,完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检测。

3、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造血系统异常会引起白细胞异常增高,可能伴随贫血、出血倾向。这类情况血象变化往往持续存在,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细胞。家长发现孩子面色苍白、皮肤瘀斑时应立即就医。

4、药物影响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后可能引起白细胞反应性增高。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也可能影响造血功能。家长需向医生详细说明孩子近期用药史,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5、应激反应

剧烈运动、哭闹、创伤等生理性应激可导致一过性白细胞增高。这种情况通常在休息后复查可恢复正常。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剧烈哭闹后立即采血检查,建议保持安静状态下复查血常规。

发现孩子血象增高时,家长应记录体温变化、观察精神状态,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保证充足休息,适量增加饮水,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血象持续异常或伴随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时,需及时进行骨髓穿刺、病原学检测等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孩血象30000严重吗?

儿童血象白细胞计数达到30000/μL属于明显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情况。主要影响因素有感染类型、伴随症状、年龄差异、基础疾病、检验误差。

1、感染类型:

细菌性感染是儿童白细胞增高的常见原因,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可导致白细胞显著升高至20000-40000/μL。部分重症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类白血病反应,需结合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综合判断。

2、伴随症状:

若伴有持续高热体温>39℃、精神萎靡、皮肤瘀斑或肝脾淋巴结肿大,需警惕败血症、白血病等严重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常超过30000/μL,并伴随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常规异常。

3、年龄差异:

新生儿期白细胞正常值偏高可达30000/μL,但6岁以上儿童正常值接近成人4000-10000/μL。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时白细胞反应更剧烈,但数值超过25000/μL仍需高度重视。

4、基础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等基础疾病患儿易出现反复严重感染。造血系统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可表现为持续性白细胞增高,这类患儿需完善骨髓穿刺等检查。

5、检验误差:

剧烈运动、哭闹、应激状态可能导致白细胞一过性升高,但幅度通常不超过15000/μL。采血时溶血或标本存放不当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建议平静状态下复查血常规。

发现儿童白细胞显著升高时应立即就医,由儿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治疗期间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鱼肉粥等。避免剧烈运动,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有无皮肤出血点、呕吐等新发症状。血象恢复正常后建议复查2-3次血常规确认稳定性,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酌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预防感染复发。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鸡眼 多囊肾 肌无力 脑水肿 肺部感染 两性畸形 淋巴管炎 盆腔肿瘤 横纹肌溶解症 色素性青光眼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