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病科 > 骨质疏松

老人患有骨质疏松和骨裂多久能恢复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骨质疏松和长期服用激素有关系吗?

骨质疏松与长期服用激素存在明确关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钙排泄、降低肠道钙吸收等机制导致骨量流失,主要风险因素包括用药剂量、疗程长短、基础骨密度水平、年龄及合并疾病等。

1、激素抑制骨形成:

糖皮质激素可直接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减少骨胶原蛋白合成。临床数据显示,连续使用泼尼松剂量超过7.5毫克/日三个月以上,骨密度下降风险增加2-3倍。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

2、钙代谢紊乱:

激素会增强肾脏排泄钙质的能力,同时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效率。这种双重作用导致血钙浓度降低,继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加速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过程。建议监测24小时尿钙排泄量。

3、性激素水平下降:

大剂量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导致雌激素或睾酮分泌减少。性激素缺乏会减弱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绝经后女性联合使用激素时骨质疏松风险尤为显著。

4、肌肉萎缩影响:

激素性肌病造成的肢体近端肌力下降,会减少骨骼机械负荷刺激。缺乏肌肉牵拉刺激的骨骼区域,如腰椎和股骨颈,往往最先出现快速骨量丢失。

5、维生素D代谢障碍:

糖皮质激素可干扰肝脏25-羟化酶活性,降低活性维生素D转化效率。合并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可能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剧骨转换失衡。

长期激素使用者应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优先选择低脂乳制品、豆腐、深绿色蔬菜等食物。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并每6-12个月复查骨代谢标志物。天气晴好时每日裸露面部和手臂晒太阳15-3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疗程?

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的疗程通常为3-6个月,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骨密度改善情况、药物耐受性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调整。疗程长短主要受基础病情严重度、合并用药情况、年龄因素、骨代谢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

1、基础病情:

骨质疏松程度直接影响疗程设计。轻度患者T值-2.5至-3.0可能3个月即可完成治疗;中重度患者T值≤-3.0或合并脆性骨折需延长至6个月以上。治疗期间需每3个月复查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

2、合并用药:

联合使用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时,鲑鱼降钙素疗程可缩短至2-3个月。对于激素性骨质疏松患者,需持续使用至糖皮质激素减量至等效泼尼松每日≤5mg。合并维生素D缺乏者需同步补充骨化三醇。

3、年龄因素:

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代谢减慢,建议延长用药间隔至隔日1喷。绝经后女性需持续治疗至骨转换标志物如β-CTX下降30%以上。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需配合生长激素治疗。

4、骨代谢指标:

治疗3个月后若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未下降15%,需调整给药方案。骨碱性磷酸酶BALP持续升高者提示成骨活性不足,应考虑联合甲状旁腺素类似物。

5、不良反应:

出现鼻腔粘膜充血、鼻出血等局部反应时,可减量至每周3次。长期使用可能产生抗体导致药效下降,建议每年检测降钙素抗体。严重肾功能不全GFR<30ml/min患者禁用。

治疗期间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元素,优先通过乳制品、豆制品等膳食补充。配合抗阻力训练及日照每日15分钟可增强疗效。疗程结束后应每6个月复查骨密度,若年丢失率>3%需启动二线治疗。注意监测血钙水平避免低钙血症,出现眩晕、手指麻木等症状及时就医。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骨质疏松?

年轻人骨质疏松发病率上升主要与缺乏运动、饮食失衡、维生素D不足、内分泌紊乱及药物因素有关。骨质疏松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营养素、治疗原发病等方式干预。

1、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骨量流失加速,骨骼缺乏力学刺激会降低成骨细胞活性。建议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跳绳、慢跑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能有效刺激骨形成。办公室人群可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2、饮食失衡:

高盐高糖饮食会促进钙质排泄,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干扰钙吸收。部分年轻女性过度节食导致蛋白质和钙摄入不足。每日应保证300ml奶制品、50g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的摄入,控制加工食品食用量。

3、维生素D不足:

室内办公和防晒过度造成日照时间不足,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肠钙吸收率下降至10%-15%。建议每天裸露前臂晒太阳15-30分钟,或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制剂。

4、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疾病会加速骨代谢,女性闭经或月经不调提示雌激素水平异常。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需通过骨密度检测确诊并治疗原发病。

5、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会干扰骨代谢。癫痫患者服用的抗惊厥药可能造成维生素D代谢异常。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预防骨质疏松需建立健康生活习惯,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到800-1000mg,维生素D400-800IU。坚持进行抗阻力训练和平衡训练,避免吸烟酗酒。35岁前是骨量积累的关键期,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发现骨量减少及时干预。出现不明原因骨折或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时应尽早就诊。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危害有哪些?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慢性疼痛、身高变矮、脊柱畸形、活动能力下降及内脏功能受限等危害。

1、慢性疼痛:

骨折后椎体稳定性破坏,局部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钝痛。急性期疼痛集中在骨折部位,转为慢性后可能放射至肋间或腹部。长期疼痛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降钙素治疗,严重者需椎体成形术干预。

2、身高变矮:

单个椎体压缩可使身高降低1-2厘米,多发骨折累计可致身高缩减超过10厘米。椎体塌陷后相邻椎间盘压力增大,加速退变形成恶性循环。早期佩戴支具能减轻椎体负荷,延缓身高丢失进程。

3、脊柱畸形:

多发骨折易引发驼背或侧弯畸形,胸椎受累时形成" Dowager驼峰"。畸形改变重心增加跌倒风险,胸廓变形可能限制肺活量。矫形手术仅适用于严重畸形,多数通过核心肌群训练改善姿势。

4、活动能力下降:

疼痛和畸形共同导致起坐、转身等日常动作困难,约40%患者出现步行障碍。活动减少进一步加重骨量流失,需在镇痛基础上进行水中太极等低冲击运动。

5、内脏功能受限:

严重胸腰椎畸形可能压迫腹腔脏器,引发早饱、便秘或呼吸困难。胸廓变形使肺活量降低30%-50%,增加肺部感染风险。需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改善通气功能。

日常需保证每日1000毫克钙质摄入,优先选择乳制品、豆腐等食物;维生素D补充应达到800国际单位/日,适当日照可促进合成。建议进行八段锦等柔韧性训练,避免提重物及突然弯腰动作。使用防滑垫和扶手预防跌倒,骨密度检测频率应不低于每年1次。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麻木需立即就诊。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吃什么药好?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抗骨质疏松药物、镇痛药物、钙剂与维生素D三类。常用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鲑降钙素等抗骨吸收药,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以及碳酸钙、骨化三醇等钙调节剂。

1、抗骨质疏松药物:

阿仑膦酸钠等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延缓骨质流失。唑来膦酸作为静脉注射用双膦酸盐,每年只需给药一次。鲑降钙素通过调节钙代谢缓解骨痛,特别适合伴有明显疼痛的患者。这类药物需长期使用才能有效增加骨密度。

2、镇痛药物:

轻度疼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疼痛可能需要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使用镇痛药时需注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肾功能损害。

3、钙剂与维生素D:

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配合维生素D3使用,可促进肠道钙吸收。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骨化三醇能直接促进骨形成,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补充时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发生。

4、促骨形成药物:

特立帕肽等甲状旁腺素类似物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通常需要皮下注射给药,疗程不超过24个月。使用期间需监测血钙和骨转换标志物变化。

5、中药制剂:

骨疏康等中成药含补骨脂、淫羊藿等成分,具有补肾壮骨功效。仙灵骨葆胶囊等中药复方制剂可改善骨代谢,适合作为辅助治疗。中药起效较慢,需持续服用3-6个月。

骨折急性期过后应加强富含钙质的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每日保证800-1000毫克钙元素摄取。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避免久坐不动。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居家环境做好防跌倒措施,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冬季注意日照时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蛲虫病 乳腺癌 膀胱憩室 哺乳疾病 过敏性休克 免疫缺陷病 慢性荨麻疹 食管腐蚀伤 胫腓骨干骨折 胎儿宫内窘迫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