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脊柱外科

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异常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ST-T异常是心脏病吗?

ST-T异常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之一,但并非所有ST-T异常都意味着心脏病。ST-T异常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有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心包炎、心肌病等原因引起。

1、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ST-T异常的常见原因,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2、电解质紊乱

血钾、血钙等电解质水平异常可影响心肌复极过程,导致ST-T改变。低钾血症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治疗需纠正电解质失衡,轻度者可通过饮食调整,严重者需静脉补充电解质。

3、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引起ST-T改变。这类改变多为可逆性,停药后通常恢复正常。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4、心包炎

心包炎症可导致广泛性ST段抬高,常伴有胸痛、发热等症状。治疗以抗炎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秋水仙碱等。心包积液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引流。

5、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可引起ST-T改变,多伴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包括控制心力衰竭、改善心肌重构等,常用药物有卡维地洛、螺内酯等。

发现ST-T异常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色蔬菜等。戒烟限酒,定期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有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并规范治疗。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异丙嗪片是什么药物?

异丙嗪片是一种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反应、晕动病、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可用于镇静催眠。异丙嗪片的主要成分是异丙嗪,属于吩噻嗪类衍生物,具有抗组胺、抗胆碱、镇静等作用。

1、抗过敏

异丙嗪片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瘙痒、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症状。对于昆虫叮咬、药物过敏等急性过敏反应有一定缓解作用。使用时应避免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合用,可能增强镇静效果。

2、止吐镇静

该药物可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抑制前庭神经兴奋,有效缓解晕动病、手术后或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其镇静作用有助于改善焦虑、失眠,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

3、术前用药

在手术前使用异丙嗪片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预防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与其他术前药物联用时可增强抗胆碱能效应,但青光眼患者禁用。

4、不良反应

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视力模糊等抗胆碱能反应,偶见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可能出现意识混乱,2岁以下儿童禁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

5、药物相互作用

异丙嗪片与酒精、巴比妥类药物合用会增强中枢抑制,与抗抑郁药合用可能加重抗胆碱作用。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妊娠期妇女使用需权衡利弊。

使用异丙嗪片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防跌倒。服药后出现肌肉僵硬、震颤等锥体外系反应时应立即就医。储存时需避光防潮,置于儿童无法触及处。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长期使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停药。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宫内异常回声需要清宫吗?

宫内异常回声是否需要清宫需根据回声性质决定,常见原因有妊娠残留、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增生或恶性肿瘤。建议通过超声复查、血HCG检测或宫腔镜进一步明确诊断。

宫内异常回声在超声检查中较为常见,回声性质不同处理方式差异较大。妊娠组织残留是育龄期女性出现异常回声的主要原因,尤其见于流产或分娩后,此时若伴随阴道出血或血HCG水平升高,需考虑清宫术清除残留物。子宫内膜息肉多表现为均匀高回声团块,直径较小且无症状者可观察随访,若引起异常出血或不孕则需宫腔镜下切除。黏膜下肌瘤通常为低回声团块,突向宫腔部分超过百分之五十时可能影响妊娠,需手术干预。

病理性因素如内膜增生或恶性肿瘤相对少见,但需高度警惕。不典型增生或早期内膜癌可能仅表现为内膜增厚伴不均匀回声,确诊需依赖诊刮病理。绝经后女性出现异常回声伴出血时恶性肿瘤概率显著增加,必须进行组织学检查。部分生理性改变如内膜分泌期变化或局部血肿也可能形成异常回声,这类情况多可自行吸收无须特殊处理。

发现宫内异常回声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以防感染。饮食需均衡营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促进内膜修复。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回声变化情况,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明确诊断。异常出血期间禁止性生活,出血量多或腹痛加剧需及时就医。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保持正确姿势、加强腰背肌锻炼、控制体重、避免久坐久站、减少腰部负重等方式实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与长期腰椎劳损、退行性变等因素相关,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病概率。

1、保持正确姿势

日常坐立行走时需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避免弓腰驼背或过度挺腰。办公时可使用腰靠垫支撑腰椎,电脑屏幕调整至与视线平齐。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减轻腰椎压力。错误姿势会加速椎间盘退变,增加突出风险。

2、加强腰背肌锻炼

规律进行小燕飞、五点支撑等核心肌群训练,每周3-4次,每次15-20分钟。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可增强腰背肌肉耐力,稳定脊柱结构。肌肉力量不足会导致腰椎代偿性受力,诱发椎间盘损伤。

3、控制体重

将体重指数维持在18.5-23.9正常范围,避免腹部脂肪堆积增加腰椎负荷。饮食注意减少高油高糖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及优质蛋白比例。超重会使椎间盘承受压力超过生理限度,加速髓核变性。

4、避免久坐久站

连续坐姿超过1小时需起身活动5-10分钟,站立工作可交替垫高单脚缓解压力。长途驾驶时每2小时停车做腰部伸展运动。静态姿势过久会导致椎间盘营养供应障碍,促使纤维环脆性增加。

5、减少腰部负重

搬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通过屈膝下蹲发力,物品尽量贴近身体。避免单侧肩部长期负重背包,买菜可使用小推车分担重量。突然扭转或超负荷负重易造成纤维环撕裂,导致髓核突出。

日常可适当补充富含钙质、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深海鱼等,促进骨骼健康。寒冷季节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出现反复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早期诊断可通过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方式改善预后。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脊柱健康评估。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人的血压正常是多少?

成年人血压正常值为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血压测量结果可能受到测量时间、情绪状态、体位变化、药物影响、基础疾病等因素干扰。

1、测量时间

清晨起床后未活动时的基础血压最具参考价值,此时交感神经尚未激活。日间血压会随活动量增加自然波动,夜间睡眠中血压通常比白天低。建议在固定时间段测量以排除昼夜节律影响。

2、情绪状态

紧张焦虑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导致测量时血压短暂升高。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稳定情绪,避免交谈或思考复杂问题。长期精神压力可能造成持续性血压异常。

3、体位变化

卧位血压通常比坐位低5-10毫米汞柱,站立时因重力作用血压会轻微上升。临床标准以坐位测量值为准,测量时需保持上臂与心脏平齐,双腿自然下垂。

4、药物影响

服用降压药后2-4小时可能出现血压低谷,利尿剂使用后需注意电解质紊乱导致的血压波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血压暂时性升高。

5、基础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伴舒张压降低,肾功能不全易出现脉压差增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表现为舒张压显著下降,嗜铬细胞瘤会导致阵发性血压骤升。

日常建议采用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吃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测血压。戒烟限酒,保持7-8小时睡眠,定期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并记录。发现血压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或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肛门息肉 光泽苔藓 滑膜肉瘤 肺泡微结石症 脊髓性肌萎缩 躯体形式障碍 十二指肠损伤 单核细胞白血病 外耳道外生骨疣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