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狭窄达到75%,必须要做支架介入治疗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树遵 住院医师
唐山柏格庄社区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有什么后遗症?

心脏支架手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或血管内皮损伤等后遗症。

支架内再狭窄通常与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有关,患者可能在术后3-6个月出现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因抗血小板治疗不足或支架贴壁不良导致,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伴心电图改变,需紧急处理。血管内皮损伤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部分患者会感到穿刺部位持续隐痛或淤血。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控制血压血糖。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怀孕75天胎儿多大?

怀孕75天的胎儿通常身长3-4厘米,体重约4-5克,相当于一颗葡萄大小。

此时胎儿处于器官发育关键期,头部约占身体一半比例,面部特征逐渐形成,四肢开始出现关节结构。心脏已完成分隔并规律跳动,每分钟约120-160次。消化系统初步建立,肝脏开始造血,肾脏具备基本滤过功能。通过超声检查可观察到胎芽及原始胎盘结构,但胎儿活动尚不明显。该阶段神经管发育基本完成,脑细胞快速增殖形成初级脑区。

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补充0.4毫克叶酸,避免接触辐射源和有毒化学物质。建议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食管支架术后护理?

食管支架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支架维护、饮食调整、症状监测、药物管理和定期复查五个方面。

1、支架维护

术后需避免剧烈咳嗽或呕吐,防止支架移位。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少胃酸反流风险。禁止强行吞咽大块食物或异物,支架置入初期可能出现轻微异物感,通常1-2周逐渐适应。若出现持续胸骨后疼痛或吞咽困难加重,需警惕支架脱落或堵塞。

2、饮食调整

术后24小时内禁食,之后从温凉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2周内避免过热、辛辣、坚硬及粗纤维食物。所有食物需充分咀嚼,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每日进食5-6次,每次不超过200毫升。酸奶、米汤、蒸蛋等食物既能提供营养又不易堵塞支架。

3、症状监测

记录每日进食量、呕吐物性状及体重变化。发热超过38度、呕血黑便或突发剧烈胸痛需立即就医。术后常见反酸症状可通过饭后保持直立位缓解。支架置入区域出现持续灼痛可能提示局部炎症,需进行胃镜评估。

4、药物管理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需规律服用4-8周,预防胃酸腐蚀支架。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可缓解术后食管不适。止痛药使用不超过3天,避免掩盖病情变化。所有药物需研磨或选用液体制剂,片剂可能卡在支架网眼。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需进行食管造影或胃镜检查,评估支架位置及食管愈合情况。之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恶性肿瘤患者需缩短间隔。影像学检查发现支架超过50%堵塞时,应考虑更换。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高血糖会影响组织修复。

食管支架术后应建立饮食日记,详细记录进食种类与身体反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漱口。适度活动如散步有助于胃肠蠕动,但需避免弯腰、举重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术后3个月内禁止游泳、潜水等可能引起呛咳的活动。家属需学会识别窒息征兆,如突发面色青紫、不能言语等,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呼叫急救。心理上要接受支架作为身体一部分的事实,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缓解焦虑情绪。营养师指导下配制的高蛋白营养补充剂可帮助改善术后营养不良状态。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脑介入手术多久清醒?

脑介入手术后清醒时间一般为2-6小时,实际恢复时间受麻醉方式、手术复杂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全麻患者通常在术后1-2小时恢复意识,但完全清醒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局部麻醉下手术的患者往往能保持清醒状态,术后即刻恢复定向力。儿童和青壮年代谢较快,清醒时间通常短于老年人。简单血管造影等诊断性操作后,患者多在2小时内清醒;而动脉瘤栓塞等治疗性手术,因操作复杂且需密切监测,清醒时间可能延长至4-6小时。

存在脑血管狭窄、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麻醉代谢速度可能减慢。术中出现血管痉挛、栓塞等并发症时,会延长麻醉药物清除时间。极少数情况下,因术中脑缺血或出血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持续超过24小时,此时需紧急CT检查并神经外科干预。

术后应保持平卧位6-8小时,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肢体活动及言语功能,术后24小时内禁止进食固体食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饮食和活动,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手术效果。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颈动脉狭窄不放支架行吗?

颈动脉狭窄是否需放支架取决于狭窄程度和症状,多数轻度狭窄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重度狭窄或出现脑缺血症状时通常建议支架手术。

颈动脉狭窄程度较轻且无症状时,可采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配合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斑块进展。同时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狭窄变化。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等,这些措施能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当狭窄程度超过70%或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症状时,支架植入是有效治疗手段。严重狭窄可能导致斑块脱落引发脑栓塞,或血流严重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坏死。此时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消除血管堵塞风险,支架能机械性扩张血管并稳定斑块。但手术存在穿刺部位血肿、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风险,需由血管外科医生评估手术指征。

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手术,均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剧烈颈部活动。饮食建议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支架通畅情况,出现头晕、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热门标签

肝病 耳结核 鼓膜炎 鼻前庭炎 骨样骨瘤 角膜烧伤 结核性腹膜炎 十二指肠憩室 膀胱输尿管反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